当前位置:首页 >读书

曲黎敏:重视“一手经典”,拒绝“佛系人生”

2018-03-21 15:58:00  作者: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

  《情到深处是中庸》:一本全家人都适合翻阅的睡前枕边读物
  《情到深处是中庸》是曲黎敏所著《诗经》系列的第二本书。在书中,曲黎敏以诗化的语言精彩解读了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精选“风”“雅”“颂”共100首精彩篇目。她将丰富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智慧渗入到诗经年代的各个角落,使生活在当代的我们能够体会《诗经》之大美。对情感、婚姻、男女、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有更深刻的思考,更清澈的认知,找到解决自己心灵迷惘的良方,重回生活的桃花源。
  早在2016年,曲黎敏就出版了与诗经相关的第一本书——《诗经:越古老,越美好》,图书一经上市,销量节节登高。曲黎敏表示,今天分享的《情到深处是中庸》,是第一本书的升华。情感的中庸,它强调的是智性的回归,是理智与情感的相互平衡,不舍此即彼,不走极端,是对自我的合理认知。这样的人既能感受情感的温度,也能学会以包容之心给情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这本书取名为《情到深处是中庸》。与第一本书不同,《情到深处是中庸》中收录了更多《诗经》的经典篇目和曲黎敏更现代化的解读。如果说《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的意义在于带领读者回归诗意,那么《情到深处是中庸》的意义便是使读者的精神层次得到提升和升华,心静变得平和慈悲。这是一本适合全家人阅读的枕边读物。
  此外,这本书与现代人的生活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用全新的概念、真挚的文字和思想来关怀如今互联网文化盛行、快节奏时代下,忙碌又迷茫的人们。
  在活动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摩罗老师对曲黎敏老师的作品做出了高度评价:曲黎敏的作品,字里行间的智慧与从容挑战着我们的智识和悟性,一种云淡风轻的诗歌精神与深刻审慎的历史与文化思考贯穿始终。
  重视“一手经典”,拒绝“佛系人生”
  提问环节,三位嘉宾提出了“一手经典”的概念。有读者表示:《诗经》中有大量表现男女情感的内容,之前她会给孩子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篇目,但听完曲老师的讲话,又觉得读《诗经》也非常重要,一时之间难以取舍。对此,曲黎敏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诗性,阅读很美的文字,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她并不赞同将《弟子规》、《三字经》作为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课本。先让孩子认识美、了解美丽的事物,才能够稳住孩子的性情,打好根基,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诗经》会比《弟子规》、《三字经》更适合用于孩子的早期教育。
  摩罗也表示:无论孩子接受能力如何,都应当优先阅读“一手经典”。《弟子规》、《三字经》虽经典,却是古人将经典进行整编之后的“二手”产物,其含义和内容远不及“一手经典”的内容丰富。读懂《诗经》对于孩子的帮助,要比读懂《弟子规》更大。
  对于当下热词“佛系”,曲黎敏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说,《诗经》中也有一些篇目,它所表达的思想看起来和现在人们所提到的佛系非常相似,但《诗经》其实是一部非常正能量的诗集。它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佛系”不是真的不争,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大智慧,并不是像我们现代人所说,年纪轻轻就无欲无求。观唐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刚也表示:他并不崇尚这种无欲无求的态度,佛系是年轻人的一种病态思想。“佛系”年轻人应当多读经典,调养性情。
  现场,也有很多年轻人对阅读以《诗经》为代表的经典存在疑问。有读者提问,毕竟那些古籍与当下社会隔着漫长的时空,就以《诗经》为例,里面的一些价值观与社会已经有些脱节,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曲黎敏对读者们的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答。她表示:《诗经》里的女人完美诠释了这世界的美好和温柔,《诗经》里的男人全然展现了这世界的明澈和阳刚。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劳动、恋爱、结婚、生子、离异、反思、哀痛……我们现代人所能经历的一切,在《诗经》里都曾出现过,《诗经》也给出了答案,而且所有答案都简单而深刻,这就是经典于我们现今生活的意义。
  谈到婚姻生活以及中年男子时,曲黎敏表示,并不是所有中年男子都很油腻。李保刚深表赞同。他认为婚姻不幸,归根结底是由于没有找对人——两个人没有长期处在相同的频率,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找对了人,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曲黎敏还告诫在场的女性读者,笑容是夫妻和睦、家庭和睦的关键和根本,也是女性对男性表示尊重的重要方式,要多学习《诗经》中的女性,经常自省,与家人“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多游戏打闹,无论多忙多累,都对家人露出笑容,才更容易拥有美好的生活。
  此外,曲黎敏还与嘉宾老师对当下的很多热点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例如,拒绝生儿育女的丁克家族是否违背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提倡的孝道,女性在当下社会太独立究竟好还是不好……几位老师精彩的阐述使现场掌声不断。
  撕裂的时代中,我们更需要阅读经典
  此次活动结束前,曲黎敏为现场读者安排了特别的节目:国宝级古风演唱家赵静怡女士为现场读者大声吟唱一首诗,带领读者领略经典的美好。读者们听得十分认真。
  曲黎敏表示,很多人爱诗,但若不从本真读起,便不懂自足,便偏于桀骜或殇情,便浓烈,无法生出智慧。从本真读起,便得赤子心,不纠结文字、音律,只是尽情享受那般天籁。《诗经》,即天籁。鸟鸣青谷,声和四野,自有苍穹,星耀银河。心之灵也,亦在于诗。故,读诗可安抚生命。
  《诗经》最感人的是它的健康,它有现在人缺乏的蓬勃清新之气。这种气息把我们带进了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生活。我们现代人应该多读、多看《诗经》,找回原本的诗意和洒脱,我们的情绪、精神也会随之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而《情到深处是中庸》这本书,将帮你找到通往诗意生活的自由小径。
  最后,曲老师表示,和经典在一起很重要。因为,经典是生命正能量的源泉。经典,即慈悲;经典,即美好。
  基本信息
  书名:《情到深处是中庸》
  ISBN:978-7-5594-1608-7
  作者:曲黎敏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所属分类:畅销书·人生哲学
  定价:88元
  版次:1
  印次:1
  开本:16开 165*240
  印张:29
  页数:464页
  纸张:75克书纸
  CIP:B821-49
  分类关键词:人生哲学、通俗读物、情感、生活方式
  编辑推荐
  情感的中庸,它强调的是智性的回归,是理智与情感的相互平衡,不舍此即彼,不走极端,是对自我的合理认知。这样的人既能感受情感的温度,也能学会以包容之心给情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精讲100首《诗经》名篇,大开脑洞,麻辣温馨。深掘诗教与自性圆融的秘密,带你重回生活的桃花源!    
  深掘诗教与个人、家庭及美的关系,找到幸福与自由的诗性良方。    
  对爱情、婚姻、剩女、怨妇、孤独、追求、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的深刻思考和诗意表达。    
  讲透肉身、精神、生活的三联关系,唤醒国人沉睡的唯美诗性,一本全家人都适合读的睡前枕边书。
  软精装,四色印刷,精美手绘插图。典雅精致,值得收藏。
  在线试读: 
  有一种爱,叫高不可攀:《周南·汉广》
  现如今,我们把高不可攀的女人称为“女神”,把穷小子追上女神叫“逆袭”。《诗经》中的《周南·汉广》写的就是一个樵夫爱上女神的故事,但他没有一丝一毫“逆袭”的念头,对女神,他怀着深沉的爱,永远仰慕、祝福。
  让我们看一下第一章: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是说南方有高大漂亮的乔木啊,难以砍伐,又不能依靠而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江有女如女神啊,路远迢迢求不得。“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河汉宽广啊,游也游不过去。“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方,指渡河的木排,这句说的是长江的水流太长啦,哪怕是乘筏,也难以渡过。
  这一章用了四个“不可”——“不可休思”“不可求思”“不可泳思”“不可方思”,这是在用这些理由来抑制自己内心对“南方乔木”的仰慕,对远方女神的爱慕。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美好,不是我不知道啊,而是它们离我太远。能知其远,能知克制,便是符合《诗经》强调的“情感的中庸”,人性便也雍容平和。如果已经知道有种生活离你很远,但不知克制,非得“休思”,非得“求思”,非得“泳思”,非得“方思”,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可能游泳游到半路就淹死了,即使游过去了,也可能被女神拒绝,最后还是羞愤而死,如此便是走了情感的极端,也永远达不到下一章这个樵夫内心的悠然。
  我们接着看第二章: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mò)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指树枝高挺,错薪,指杂乱的柴草。这句的意思是:错薪高高不可攀啊,砍柴还是砍荆条吧。这是一种多么认命的态度!“之子于归”是指女神出嫁,这句就是:那人若嫁好人家,我愿为她喂饱马。最后还是叨咕那两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我说过,心态好的人,才能过得好。这首诗里的这个樵夫一边砍柴一边遥想对岸的女神,一心想让女神拥有至高的幸福,而自己只要能做她的马夫,远远瞻望着女神,就心满意足⋯⋯
  最后一章,这个樵夫继续咏叹自己的这种心念: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段翻译过来就是:乔木树枝在顶端,砍柴还是低处选。那人若得君王嫁,只愿随身秣其马。汉江堪比银河阔,上天无筏叹若何!这真是个幸福的樵夫,他知道河汉之水又宽又长,他与女神的距离犹如银河,他知道游过去或用船筏渡过去,都是无意义的冒险。而且,真爱不必拥有。所以,他只是仰望和祝福,在现实里,他幸福地砍着柴、唱着歌,并在想象中做了个快乐的马夫。
  其实,幸福感等于手里的除以心里的——你能掌控和拥有的越多,内心的欲望越少,你的幸福感就越大;如果你拥有的极少,而欲望极多,就越发感觉不幸。很多人之所以感觉自己不幸福,并不见得是真的不幸福,而是追求比别人幸福。就像罗素所说:乞丐并不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妒忌比他收入更高的乞丐。这,就是人性。人永远是因比较而幸福,或痛苦。
  而这首诗,能够入选《周南》篇,大概是因为其表现出的悠然心态吧。人对不能拥有或占有的事物通常有两个心态:要么焦灼,要么愤恨。焦灼,会让自己时刻生活在不安中,而愤恨则会使自己的心灵向坏的方向逆转。这两种心态对自己的身心都不利。而这首诗里的樵夫,却走出了这两种糟糕心态的桎梏,他从内心明白了两件事:一是真爱不必得到;二是在给别人送出祝福的时候,自己也能得到心灵的宁静。
  说一下“真爱不必得到”的妙处吧。爱情和拥有是两个概念。爱情是一颗温柔的心,而拥有是绵绵不绝的贪欲。身陷在情爱中的人,自然要求眼的愉悦、耳的希声、鼻的细嗅、舌的苦咸、身的轻触,但更多的是“意”,是想法或幻想的密密匝匝和千回百转。所有的想象其实都不是执着于对方,而是执着于自己对对方的感觉。所以,通常是当你的所爱真的来到你面前,瞻仰你伟大的爱情时,你可能已经筋疲力尽,因为,哪怕就是他本人,也无法达到你“意”的巅峰。所以,我常说,你爱的人之所以让你失望,并不是他配不上你,而是他配不上你对爱情的热爱和想象。更何况,他的俗、他的无聊、他的贪婪、他的无能等,不用太多,只消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不合时宜的微笑,都会把你拉下马,让你跌落尘埃。这,就是“拥有”会挫败一切的缘由。
  回到这首诗,这个樵夫如若真的和女神在一起了,他能不能容忍女神的任何瑕疵——女神,身上怎么可能会有异味?女神,怎么可能还要上厕所⋯⋯总之,还是离她远点儿好,只和她的马在一起就好了,这样,女神才能永远缥缈着,才能永远是女神。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学这个樵夫的人生态度,把那高不可及的美好放在想象里,送出我们的祝福即可。然后,踏踏实实地过好我们自己的小日子,该砍柴砍柴,该吃吃,该喝喝,偶尔去看看南方的乔木和宽广的河流,润润自己的眼,读读《诗经》,美美自己的心,就得啦!
责任编辑:魏俊怡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