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兴起:在文化复兴的路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 2009-09-09 10:52

   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形态,正在人们的视野中重又兴起。

    山东,有作家张炜创办的“万松浦书院”;陕西,有陈忠实的“白鹿书院”;天津有“北洋书院”;江苏,有南怀瑾的太湖大学堂;长沙的岳麓书院,则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唯一绵延至今,讲坛热度不减。

    让我们走进书院的过去和现在,凝视一番这古老而常新的文化传统——

    书院是中国知识阶层的文化教育组织,它把私学的自由讲学和官学的制度化管理结合起来,集中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精华。

    书院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曾达7000多所。书院传播学术思想,普及礼乐教化,成为民间知识精英思想新创的集结地,一些著名的书院,对于文化思潮的引领力量,甚至辐射政治领域。

    晚清,西学东渐,1901年,光绪帝一纸诏令,改中国书院为西学学堂。接下来的晚期新政,完全废除书院和科举,建学堂,引进和实行西方的教育制度,这一教育改革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很多大学,追溯它的前身大都跟书院有关系,四川大学是几所书院合并的,浙江大学前身是求实书院,湖南大学脱胎于岳麓书院。

    现在,一些大学又开始了文化“寻根”之旅。

    岳麓书院在20多年前就成为湖南大学内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和历史系主任曾到岳麓书院“取经”,探讨如何把书院和学校结合起来,因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就在河南境内;江西九江师院也主动把一些学生的活动放在距离九江市40公里的白鹿洞书院。

    此外,还有一些商人创办的书院。

    厦门某房地产商曾到岳麓书院咨询,打算在其开发的地产中辟出一块地方,作为文化场所,参照书院来做。

    讲学、藏书是古代书院的基本要素,有人批评现在“挂个牌子就叫书院”乱了规矩,但也许泥沙俱下,形成潮流,才能历练出好的书院。

    书院研究专家、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书院的兴盛是文化复兴的迹象。那么,现在的文化复兴,立足于自己的文化根基,又加入了西方的因素,一定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编辑:jiliang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