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无欺古人风:谈任继愈先生的学术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申 2009-11-25 09:38

  任继愈先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哲学、宗教学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清理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他对宗教的研究,开辟了中国宗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方向;他关于儒学性质的判断,开始了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阶段;他领导的古籍整理工程,为以后的学术研究积累了可靠而丰富的资料。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研究的优秀代表

  青年时代的任继愈先生把追求真理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经过20多年的艰苦探索,他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而不是浮浅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之中。

  任继愈先生的专业是中国哲学,其学识在学生时代就受到前辈们的赏识。上世纪60年代,教育部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这三家学术单位组成写作班子,由任继愈先生做主编,编写《中国哲学史》教材。经过3年努力,教材编成。到1996年,该书共印刷13次。1997年修订,2003年又发行新版。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作。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研究,当时主要是学习苏联学者的做法。苏联学者把恩格斯关于在欧洲“近代哲学”中才“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野推广到全部哲学,认为哲学从一开始就清楚地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任继愈先生根据自己对中国哲学的深刻了解,认为列宁所说的哲学史是“整个认识的历史”,符合中国哲学的实际。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一个从元素论到精气论、到元气自然论、到元气本体论的过程。晚年,他又把这个过程描述为奠基、成长和转变三大时期。然而,《中国哲学史》是教材,不能完全贯彻个人的主张。“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任继愈先生即组织班子,编写“成一家之言”的《中国哲学发展史》。书名特意加上“发展”二字,体现了他对于中国哲学史的基本认识。

  哲学思想的发展存在一个前后继承的问题。任继愈先生明确提出了“继承以谁为主”的问题。他指出,从孟子、荀子开始,这些儒者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是“以我为主”改造了孔子的思想。至于后世,更是如此。后世之所以对于古人思想见仁见智,原因在于继承者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存在决定意识”观点在哲学继承问题上的彻底贯彻。从具体分析中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是任继愈先生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始终坚持的原则。

  依据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任继愈先生率先把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辩证法的研究、社会历史观的研究纳入中国哲学研究范围,自觉地把佛教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扩大了中国哲学的内容,而且实事求是地反映了中国哲学的面貌。

  在上世纪70年代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江青把毛泽东主席关于先秦时期儒家和法家学派斗争的评价扩大到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从1973年到1976年,以所谓“儒法斗争”为主线描述中国哲学发展的论文、专著成千上万。任继愈先生在这一时期主编的《简明中国哲学史》,完全不讲儒法斗争,保持了学术的严肃性。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不说自己没有想通的话;在不能说话的时候可以不说,但决不乱说。这是任继愈先生一生坚持的学术原则,也是他做人的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清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哲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一方面,任继愈先生的工作为后人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编辑:xuewen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