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自信与文化‘两创’”专家座谈会综述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22-08-05 20:47

  8月5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中国实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两创’”专家座谈会在济南召开。本次座谈会作为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预热活动之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全国政协、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近20位专家学者聚焦“文化自信与文化‘两创’”,围绕推动“两个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儒家文化精髓、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文化自信和文化“两创”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认为,在迈向伟大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中国文化既有自信也有他信,在他信中更有自信。叶小文以宗教工作为例,生动论述了如何加强宣传阐释,争取自信、增强他信。新的文明复兴应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时代的要求、人类的共同关切。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大学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康有认为,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与目标,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文化自信的主要表达方式。要通过恰当的文化战略来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加深和拓宽国外社会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实现文明复兴、民族复兴,以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在文化自信力量建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宗桂认为,文化自信首先表现为文化自觉,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还体现为对本民族文化当下状况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前景的满怀信心。

  在继承与发展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两创”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认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阐释,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对基础性、深层次理论问题的研究,加强对错误思潮和观点的辨析批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要做到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到文化自知,“两创”不能停留在空泛的大道理上,关键是要把“两创”落地落实,坐而论道重要,起而行之更重要。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孙聚友认为,坚持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两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源泉。应坚持以实践标准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使其能够解决当今中国的问题、回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转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财富。

  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企业党建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姚洪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中地位和价值的最新表述和体现,应该从思想内容、组织制度、实践效果三个维度对这一科学论述进行认知。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邹广文提出,要注意把握文化“两创”的方向性,这个方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创造的主体是当下的我们,创造性转化主要是立足当下,创新性发展主要是面向未来,要注重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关切,提升全民文化素养,要把问题意识,贯穿“两创”的全过程。文化“两创”要保持平常心,同时要保持开放性思维。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志强提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在历史困境中积极发挥历史主动性的文明基因,这是不断从历史困境中开辟新境界的能力。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教授张友谊指出,文化“两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做到文化自信。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向路径,是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的融合,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破除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文新认为,公道民本作为凸显人民性的社会历史整体观,其知行合一思想和实践第一原则、天人合一思想和世界整体性原则等深度契合,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交汇融通的本体基础。

  以学科建设融通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森林以汉语哲学为基点,提出了汉语哲学的四种表现方式和中国道路的两个特点,认为中国道路为汉语哲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倡导在文化融通视域下构建汉语哲学新形态,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江林昌从考古学角度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轨迹,提出“多元一体”格局背景下形成的家国观、中国观和天下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泰山学者李伟提出,应建立文学和儒学之间的实际联系,实现文儒会通。认为人的价值是儒家思想和文学艺术创作紧密相连的契合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要内容。

  在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中展现山东作为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善峰着重分析了文化“两创”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意义。以梁漱溟邹平乡村建设实验为例,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以费孝通建设乡村企业为例,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问题,进而解决中国问题,并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认为,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不动产,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格局与气象,奠定了中华儿女的生命底色,民族复兴更是以传统文化复兴为前提。山东作为孔子故里,要率先提倡礼乐文明回归社会,涵养君子道德,涵育公民社会,实现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