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春节万象 窥见中华“诚实守信”文化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 2018-02-26 10:3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的“诚信”,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并通过春节等载体得到传承与弘扬。

  一

  诚实守信,即“诚信”。为人处世要遵守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即为“守诚信”。从中国传统文化看,诚信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像我们所熟知的“人无信而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等名言佳话,都在说明“诚信”的重要性。

  平时我们讲的“诚实守信”,其实包含了“诚实”与“守信”两个层面的意思。“诚实”,即要求我们实事求是,要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曾子非常重视“修身”,而他对“修身”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则是“吾日三省吾身”,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的“忠”,即是忠人之事。忠诚,同样是“诚实”的重要内涵之一。今天我们讲“三严三实”,其中的“做人要实”,也有“诚实”之意,即要求党员干部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真诚的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要履职尽责,要敢于担当。而“守信”,则要求我们讲信誉,守信用;要言必行、行必果;要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今天,“诚信 ” 始终是人与人进行交往,经商从业乃至于治国理政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论语》中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他是很难做成其他事情的。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则强调“民无信不立”,甚至“一言不实,百事皆虚”。在国家治理中,“诚信”同样重要,并始终被认为是“国之宝也”。《吕氏春秋·贵信》中说过,如果干部不诚信,那么百姓就会不满意,国家就不会安宁;如果朋友不诚信,那么就会心生怨恨,不能相互亲近;如果工匠不诚信,那么制造的产品就会粗劣作假。只有讲诚信,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社会才会井然有序,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简单地说,“守诚信”的基本要求就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其中,“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则是“诚实”的具体表现。

  二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普天同庆、欢度新春的同时,春节还通过各种民俗、仪式来浸润民间理想以凝聚人心,通过延续伦理道德以教化后人。一个人是否诚实守信,完全可以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中窥一斑而见全豹。

  我们讲“诚实”,这在春节民俗中就得到充分的体现。古语说:“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为什么要为地过生日?这是因为“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古人由此进一步延伸到“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以及“作事须求脚踏实地”。这里讲的“脚踏实地”,就是对“诚实”的要求。要求人们不要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不可见利忘义。春节期间拜年,讲究的是“序齿不序爵”。也就是说,不论你级别有多高,财富有多少,春节期间都要拜访长辈、走亲访友以表达真诚的祝福。延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这样做的。每到春节,毛泽东、朱德等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吃饭那天,礼堂门口放上一张方桌,毛泽东、朱德等就在桌旁和每个人握手。吃饭的时候,礼堂里摆上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人作陪。毛泽东给大家敬酒,说:“你们都是我的老邻居,不要讲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里作客。”这种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样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诚”。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在“三反”运动之后,为保证群众能过好春节,中央又开展了一个“反欺诈”“反暴利”的活动,主要是打击不法资本家和业主利用春节哄抬物价的行为。通过这一活动,“春节市场自然也没有人敢随意涨价,多数店家还实行了九五折的优惠”,而且一些行业,“劳资双方共同宣布取消春节加价的陋规 ”,这同样也是对“诚”的要求。即使到今天,党和政府仍然是这样要求的。 

  至于“守信”,春节习俗中同样有很多体现。文学作品中多有涉及的年关讨债,其实这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文化,也就是年关结账。到了年关,一年的经济往来都要做一个完整的清算。欠人家的钱要及时地偿还,不能再行拖欠。如果欠债者还不了钱,而且还有意躲避的话,那么,他以后的信用就没有了,就会受人歧视。因此,一般的欠债者,无论经济如何窘迫,也要设法筹款来还,以免人家耻笑和失去信用。至于商家和钱庄往来,也是如此。如果到了年关,欠款仍然不能还清的话,商家的信誉就要受人指责,而且一传十、十传百地宣扬出去,对商家的信用是一个很大的损害。今天,政府切实做好春节前治欠保支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清理欠薪,确保农民工拿到工资返乡过年。其实,拖欠和扣押员工工资,这不仅违反《劳动合同法》,而且与春节文化的价值导向也是不相符合的。此外,中国人讲究一年忙碌为过年,平日极力勤俭,岁时极尽所能。因此,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如果说,“生活理想化”是一个承诺的话,“理想生活化”则是一种践诺,承诺与践诺,其实也是一种“守信”。 

  春节习俗与仪式教育功能的另一个体现则是在写春联上。从春联看,其内容许多是关于激励后辈继承传统美德的。这其中就包括对诚实守信的要求,如“做人有道惟诚信,处世无奇但善良”“以诚共事,事事都能遂愿;凭信经商,商商有望兴隆”“岁月无欺,春风秋雨丰年瑞雪;人生守信,心想事成盛业兴家”“生财有道,致富勿离诚信道;立业唯心,修身须靠勤勉心”,等等。这些,都折射出我国人民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和价值理念。 

  三

  今天,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也就是 “ 年味淡了 ”。实际上,因为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以前只有在春节才能享受的理想生活,现在已经常态化了,但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继承和弘扬不会变。

  在今天这个时代,诚实守信仍然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诚信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对个人来说,诚信是立身之本,体现的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朋友信之”仍然是我们今天的一种追求;对企业来说,诚信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更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对社会来说,诚信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稳定;对国家来说,诚信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繁荣昌盛、自强自立的基础。2013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曾指出:“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在这里,“讲诚信”是放在第一位的,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也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履职尽责、敢于担当,将工作落到实处;要言必行、行必果。当然,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一步一个脚印,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不是忽悠、浮夸。这同样也是诚实守信的具体表现。 

  诚信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加以宣扬和引导,同时也需要在制度、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原标题:春节与诚实守信文化

  (作者:杨会清,系江西省委党校教授;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18年2月16日第1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宋睿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