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李贽:道不虚谈,学务实效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7-08-16 14:16

  编者按:本文选自中国实学研究会、韩国实学学会、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编著的《影响东亚的99位实学思想家》(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年版)。为了配合第14届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拟2017年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的召开,特选该书有关内容,以飨读者。正如本书序言指出的:中国实学作为儒学的一种重要思潮,也随着儒学传统进入了东亚各国特别是韩国和日本,对其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韩日三国实学研究会联合出版这本书,既是为了解决三国各自的社会问题,更是为了促进三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建构一种具有东亚特色的东方现代化文化模式;这种东亚文化共识的建设,也是我们三国实学研究会为三国和平发展努力的一种尝试。  

 

图据网络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童心说》 

  李贽是明末“非复名教所能羁络”的异端思想家。 

  李贽(1527—1602),回族,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他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童心说”是李贽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起点。在一个“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社会中,无论是道德教化还是人际交往,谦虚恭敬的假象背后往往是欺瞒和狡诈,面对这种现实李赞勇敢举起了童心的旗帜。童心即为真心,失童心即是失真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心也会逐渐丧失,主要原因是外部闻见、道理的侵入。随着知识的增长,人心便有喜恶,便有了自己的欲望和追求,这样便会为了自己的欲望而虚伪做作,为了得到自己所执着的名或利于是说假话、作假事,这样便丧失了童心。 

  李贽所说的童心指的即是不受“闻见道理”污染的生理自然之心,以及从此而产生的各种情绪。只要不是自然产生的意念,那么它就不是童心。真心,是未经闻见道理污染的,是纯自然之性的空,是人之初的自然之性。从童心说出发,李贽提出了“人人各具首出庶物之资”和“是非无定论无定质”等结论。只要不违背“童心”,那么人的各种思想和行为都是合理的。 

  李贽认为,情爱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根因,是万物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原动力。倘若没有了情爱,自然界的一切良辰美景都将不复存在。他说:“极而言之,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而后有万物。”他认为,天地亦犹如男女一般有情爱,所以化生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故曰:“夫妇之为物始。”同时,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亦禀受了自然赋予的属性;人类的两性关系亦犹如天地之关系:“夫妇,人之始也。”没有了男女两性之间的情爱,人类也将归于毁灭。食欲又比性欲显得更为重要。李赞认为,人的生命存在的最基本欲望和要求就是穿衣吃饭,在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中,蕴涵了人世间的一切人伦物理。他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坚持“道不虚谈,学务实效”的原则,主张“行不离知”、“知不离行”、“知行相须”的知行观,提倡“实学、实行、实说”,主张以社会功利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要实现社会功利,就必须摆脱纲常名教之累,特别是在“不忍无辜之民日遭涂炭”的问题上,更不能受纲常名教的束缚。李赞对儒者重文轻武特别反感,认为重文轻武是导致“千万世之儒,皆为妇人”的根本原因,这些儒者根本无力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他对官场上的严重腐败现象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并对之深恶痛绝。他认为,专制统治者不受制约的权力导致了“今之从政者,只是一个无耻”的制度性腐败。他认为专制制度的本质是“诱你作他奴才”的制度,加上专制制度只需要奴才而不需要人才,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因此,他认为专制制度乃是社会动乱的总根源,是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经济、政治危机的总根源。他看到,由于帝王视天下为一己之私产、视英雄豪杰之存在为对一己之私产的威胁,不仅其开国功臣大多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而且为了维护其统治,还试图使天下不再生出英雄豪杰。 

  李贽是中国16世纪伟大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他的富有自由精神的思想和新兴锐气的言论,对于晚清思想解放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都发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领导干部学国学”公号)

编辑:宋睿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