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语境下的孔林植物:槲树
2019-04-19 16:07:57 来源:中国孔子网 作者:孟继新
孔林是儒家的一处圣地,这里安葬着孔子,也安葬着历代孔氏族人。
孔林里生长着槲树,不但数量多,而且姿态奇异。
每当人们进入孔林,那一株株槲树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高大茂盛,粗壮的树杈,横空伸展开去,蔚为壮观;有的是老树虬枝,委曲蜿蜒;有的则是以苍古著称,虽然已是朽木枯枝,但却依然挺立,给孔林里增添了许多古意。
说起孔林的槲树来,就不能不提起两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一位是清代的康熙皇帝玄烨,一位是戏曲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因为这两个人,在孔林里,就槲树有过一段很精彩,也很有意思的对话。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玄烨驾临曲阜祭孔,拜谒先师孔子墓,孔尚任担任玄烨的引驾官。玄烨在孔子墓前行礼毕,便观察起周围的环境来。
玄烨在孔尚任的带领下,从子贡庐墓处,又来到宋驻跸亭,南过楷亭,尔后西行,虽然岗垅崎岖,榛岑深密,但玄烨兴致颇高,披丛前行。
玄烨见有高大树木,驻足观察,凝神仰望。问:“此大树为何木?”
孔尚任答道:“俗名橡子树。”
玄烨听后,微微一笑,说:“本名槲树。乃木旁加斗斛之斛。”他停了停,然后又说:“朕胡人,不必讳也。”
“朕胡人,不必讳”。“槲”与“胡”谐音,按常规在皇帝面前应当避讳。跟随玄烨的孔尚任、孔毓圻等人,怎么也没想到玄烨会说出这话来。这明明是说,我们都是自家人,没有那么些忌讳。
对于玄烨的这番话,孔尚任、孔毓圻等人激动万分,感恩涕聆,于是叩头谢曰:“从来临幸之君。但诣庙庭,若降辇幸林,只有宋真宗传为古来希有之举。今皇上祀庙之后,瞻拜墓前,酹酒成礼,周览古迹,爱及草木,尊师重道之隆,无以复加。臣等忝在圣裔,世世感戴高厚矣。”(孔尚任《出山异数记》)
这是一段由槲树引发的佳话,时至今日,当人们到孔林参观时,见到槲树,还常常提起。
槲树,为壳斗科植物。别名柞栎、橡树、青岗、金鸡树、大叶波罗、麻栎等。槲树主产中国北部地区,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多见。辽宁、陕西、湖南、四川等省也有分布。
槲树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暗灰色,宽纵裂,小枝粗壮,具沟槽并密生黄灰色星状绒毛。大型叶片倒卵形,长达30厘米,宽达20厘米,通常大小在长为10至20厘米,宽在6至13厘米之间,叶先端钝圆或钝尖,基部耳形,叶缘有4至10对波状缺裂,幼叶有毛,侧脉4至10对。叶柄极短,长仅2至5毫米,密被绒毛。壳斗杯形,高约1厘米,径1.5至1.8厘米。苞片狭披针形,棕红色,反卷,小坚果卵形至椭圆形,长1.5至2.5厘米,径约1.5厘米,花期4至5月,果熟9至10月。
槲树喜生于向阳平地,抗旱,耐瘠,适应性强。雌雄同株,雄花为细长下垂之荑花序,生于新枝的基布,雄花的花被常7至8裂,雄蕊8至10;雌花单生或为2至3花序丛生于枝稍。
槲树是原产中国的古老树种,寿命长,有较强的抗风、抗火和抗烟尘能力,木材坚实,生长缓慢。木材可培养香菇、木耳、灵芝。叶可养蚕,树皮可做中药,树干烧成木炭可作火药。
槲树的医药用途很多。
种子:苦、涩、平。树皮:苦。叶:甘、苦、平。
效用。种子:涩肠止痢;治小儿枸偻病。树皮:治恶疮,瘰癧痢疾,肠风下血。叶:治吐血,衄血,血痢,血痔,淋症。
槲树在中国分布有大约100余种,某些品种作为民间中草药被广泛应用,并且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以及以后的历代本草都有记载。
民间故事相传,康熙九年(1670年)秋,蒲松龄途经济南,住在一家小客栈里。没想到他却身染毒疮,伤口奇痒,溃烂不止。蒲松龄对医药也是颇有研究,便自己开了几副药搽了搽,也没当回事。没想到,毒疮不但没好,反而更厉害了。蒲松龄急了,便匆忙查阅医书,从《肘后备急方》中查得一方:槲皮煮水洗漶处。蒲松龄赶忙弄来几片槲树皮,按照医书上讲的方法治毒疮,没过多久,他的病就痊愈了。
槲树能治病,在古代医书中多有记载。
《本草纲目》记载:槲皮可“止赤白痢,肠风下血。”
《唐本草》曰:槲叶“主痔,止血,血痢,止渴。”
说起槲树来,它不但能治病,在明代还有一段种树警后的故事。
话说,在明代中叶,襄城县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朝廷重臣名叫李敏,这李敏官至户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李敏告老还乡后,又为家乡办了不少好事。尤其是他在紫云山创建了紫云书院。尊师兴教,弘扬儒家文化,成了明代的八大书院之一,中原理学的中心。
李敏在后代教育方面也煞费苦心。
紫云山的槲树,传说就是李敏留给后代最大的精神和物资财富,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为什么在众多的树木当中,李敏偏偏选中槲树,而不是别的树种?譬如松树高大挺拔,容易成才;杨树生长旺盛,被誉为速成林中的骄子;果树可以作为经济收入……这些林木在李敏看来,虽然拥有很多优点,可以获得许多物质财富。但是,正是因为它可以带来财富,子孙可能以此为资本,养成不劳而获,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更有甚者,因财产争夺而造成家庭悲剧。比如说,漫山遍野的大树成材后,砍伐变卖,便会有滚滚不断的财源而来,这时,子孙们或许会因财产分配不均闹起家庭矛盾,甚至对簿公堂。而辛辛苦苦培植起来的林木,也会砍伐殆尽。
而槲树,虽然躯干曲曲弯弯,不成材料,通身上下长满疙疙瘩瘩,且又生长缓慢,许多年后也成不了大才。这些不被看好的地方,却正是李敏所想要的。果然,李家的后代们虽然长年守着这份祖业,但却不以此为资本,大都勤奋读书,获取功名,光宗耀祖。
槲树上长树瘿,这是槲树的一大特点。
孔林里的槲树上,也常常能生出许多奇形怪状的树瘿,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的似人形,有的象动物,生动毕肖,奇趣天成,甚是可爱。孔尚任《阙里志·器用》说:“孔林槲树,结瘿怪态百出。大者解为盘盎,小者刳为盃盌,纹如乱丝,葳蕤可观。制造浑雅,俨肖物形者,称至宝矣。”
可知,过去人们不但把槲树的树瘿,做成器物来用,而且还把“俨肖物形者”视为宝贝。
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常取槲树的树瘿,或做成盆景,或做成根雕,摆在室内,供人玩赏。
【编辑:郭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