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盘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惊艳全场的擂主们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李晓梦 2017-02-08 10:33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春节期间开播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节目从百人团与选手的答题,到专家的点评以及现场绚丽的舞美和古风配乐,都深刻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节目坚持从诗词文化中汲取营养,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进行高度凝炼,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时代内涵,透过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引导观众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间有能背诵万首诗词的诗词社社长,有熟记四千首诗词的人民警察,有女才子博士生,有来自各大学的男生,有灵魂工程师中学语文教师,也有刚满16周岁的高中生,他(她)们掌握诗词的数量、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深度、反应的速度之快,有的在答题中以简洁的语言阐述典故,有的现场赋诗一首,令人赞叹不已。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曾在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惊艳全的擂主们。

  彭敏(第一、七、八、九场擂主)

彭敏

  今年33岁的彭敏,是一位来自湖南的才子,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诗词储备量惊人,人送绰号“背诗机”。毕业后到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工作,更是日日与诗词为伴。2000首诗词储备、丰富的比赛经验,让他实力不可小觑。

  彭敏少年时代开始从事诗词、新诗和小说写作,曾获人民文学年度新人奖、北京大学校园原创小说大赛一等奖、北京大学原创诗词大赛佳原创奖、北京大学未名诗歌奖等奖项。获得中央电视台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年度总冠军、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媒体竞赛团年度总冠军。

  彭敏说“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喜欢古诗词,渐渐走上“文艺青年”的不归路。在拿下《中国成语大会》总冠军以及这次在《中国诗词大会》崭露头角前,我曾意识到古典文学的“边缘”地位,甚至常常感觉人生被诗歌这个爱好所拖累。直到2013年参加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才有了些成就感,后来又参加过七八个类似节目,尝到文学爱好的甜头,也有了用武之地。对青少年来说,诗词是弘扬传统更好的媒介,它篇幅短小,可随手拈来几首,不必非要去翻《全唐诗》。它不同于大部头的经典文献,没有说教意味,更容易提升人们的审美,浸染灵魂。

  陈更(第二、三、六场擂主)

陈更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赛场上,以一身温婉民国学生装出场的陈更,还是个“理工科达人”——她如今的正式身份,是北京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的博士生。陈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前,已在诗词圈小有名气——此前,她陆续参加过《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最爱是中华》《最爱中国字》等多个国学节目,并取得不错成绩。《中华好诗词》的特邀嘉宾赵忠祥,对陈更有很高评价。

  2013年,陈更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在人才济济的北大校园里,像是一滴水落入了未名湖,她从不奢求自己能在湖心激起一朵深深的涟漪,“从进入燕园的第一天起,我就明白了要不断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同时不失为自己”。她是无数优秀的燕园学子之一,同样也被别人的优秀感染着。

   大学期间,她躬耕书田,虽曾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陕西卫视《诗词王中王》等诸多诗词节目中表现出色,但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陈更还是谦虚地说,自己的专业是机器人,“玩儿”诗词自己还是外行。

  “国家奖学金”、“菲尼克斯奖学金”,北京大学“忠孝振兴奖学金”、“光华奖学金”等,她获得了太多让人羡慕的奖项。担任学生干部的她也曾多次获得荣获表彰。揭开“诗词女神”的神秘面纱,她的“学霸光环”依旧光彩。“成绩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光鲜的背后是许多不为人知的挑灯夜读。”

  武亦姝(第四、十场擂主)

  武亦姝(来源央视截图)

  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将一身汉服穿得飘逸出挑,诗词储备丰富,写得一手好字,这位16岁少女的从容淡定,加上上海高中名校的就读背景,堪称“颜值与才华齐飞”。

  2月1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四场,武亦姝在个人追逐战中过关斩将,成为这个环节最高分获得者。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她与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诗,被提醒所说诗句重复了,她立即脱口而出《诗经·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反应之迅速、心理之稳定,瞬间圈粉无数。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2月7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上,武亦姝第二个出场,答对全部9题,获得了十场以来的最高分,317分,这个成绩不仅让场上的教授们吃惊,也给后面的选手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说,武亦姝一直以来给人有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但是恰恰是她,“不膨胀、不夸张、不招摇的小姑娘,诠释了一种以柔克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则评价她说,“不怎么笑,深沉地看着你,过一会徐徐地吐出一句诗来。”

  不少观众在赛后赞叹,言谈间,武亦姝展现了一种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真正的热爱。她写得一手好字,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集,奉陆游为自己的男神。课余时间,她也会拍摄汉服照,每年推出自己的汉服摄影合集。

   武亦姝是本季比赛擂主获得者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少年人总是有最大的活力和最大的爆发力的。所以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少年英雄,可以厉害到什么程度。

  李宜幸(第五场擂主)

李宜幸

  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两位外国选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击败才女武亦姝攻擂成功的新加坡女大学生李宜幸,一位是热爱毛泽东诗词的美国大学生伍淡然。或许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外国选手没有太大的比赛压力,反而显出一派轻松,李宜幸攻擂的过程眉头都不皱一下,伍淡然也是表现呆萌,采访中,令人感触的是他们对中国诗词的纯粹热爱。

  祖籍山东,九岁时跟随家人移民新加坡的李宜幸,为了更好地学习诗词,几年前她考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在正在读大三。自幼喜欢中国古诗词,看到有学长在留学生群里发了报名资讯,就抱着尝试的心态报名,通过电话面试,加入百人团。第五场比赛中,她上场攻擂成功,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但接受采访时,李宜幸解释淡定只是“显得”,因为从来没有怀着胜负心,抱着上台玩游戏的心情,不在意结果而已。她说,参加节目最大的收获是在百人团中结识了各行各业各年龄层的诗词达人,里面藏龙卧虎,单论学识,自己并不如百人团里的很多人,所以一直抱着敬佩和学习的心态参赛。“以前喜欢诗词,是很孤独的,因为在新加坡的环境,很少有同好。参加这个节目,能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浸润在诗词的氛围里,真觉得是一件幸事。”录制期间百人团同吃同住,常常会一起玩飞花令,也会写诗词酬唱,有时候吃饭玩飞花令,你一句我一句,饭都忘记吃了。

  从小在新加坡长大的李宜幸,喜欢诗词,却因在异国他乡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诗词的环境,诗词成为她一种孤独的爱好。她为诗词回故乡,回祖国读中文系,来到诗词大会寻找心灵共鸣。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对李宜幸触动最深的是,看到百人团里有那么多人是在用生命爱诗词,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和行业,在对诗词的热忱上都秉持初心。李宜幸谦虚地说:“我是中文系的学生,学好中文是我的本分,不足为奇。但他们之中,还有不少优秀的理科生,在我看来他们真是文武双全,非常佩服。此外,我一直觉得自己在英语教育环境下坚持自学诗词很不易,但是如果比起刘泽宇老师在工地仍然天天清晨读书、李丹凤姐姐一边在田里劳作一边背诗,我觉得我的环境已经太优渥了,我的努力也微不足道。看到他们,让我觉得自己应该更加努力。”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已圆满收官,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

  古意盎然的诗词,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骄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魅力,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编辑:李晓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