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从“子曰”到《子曰》的距离

来源:《曲阜师大报》大学生通讯社作者:王淑月 陈思思 2017-05-22 11:13

  编者按:相声剧《子曰》,讲述孔子的一生。《子曰》一改相声是讽刺艺术、娱乐活动的世俗成见,在鲜活生动的说唱语言中解读圣人经典,引发了集体共鸣。在快餐式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创作的底线、原则、人格、品质、品味常常被忽略。田耘社相声本着自身的艺术理念,积极响应中央对传统文化普及的要求和号召,“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相声演员义不容辞”。田耘社由相声、快板书演员赵松涛创立,在上海这座现代化都市里,保持对传统的纯真,同时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创作之初,团队里大部分人都喜欢传统文化,想要做出跟大众娱乐不太一样的节目。5月18日,这部相声剧在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上演了一次精彩的汇报演出,届时,《曲阜师大报》大学生通讯社对《子曰》主创赵松涛进行了专访。

  一条路,两辆车,九个小时的奔波。

  “今天晚上是第十四场演出,去年5月18号第一场演出,今天是整好一周年。我创台一周年的时候,回到孔子故里,回到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就像接受一次检验。”赵松涛一行共十人,从上海来到曲阜,风尘仆仆却没有显露一丝疲惫。除了是因为敬业精神,还有他们所说的“敬畏之心”——因为这里是曲阜,这里是孔老夫子的故乡。

  

  赵松涛在接受《曲阜师大报》采访时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创作理念和原则:运用相声艺术的语言技巧融入相声演员的人文情怀,我们一起致敬圣人孔子。“我是艺术行业,我不参与学术,但是我必须对学术有真挚的理解,我必须去学习,才能转化为艺术作品。”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赵老师深谙此理,他坚持相声本行,无论怎么改怎么调整,相声就是相声,决不演成话剧演成戏曲。理念是发展,原则则是下线。对作品的把握就在一上一下之间。

  在创作《子曰》时,赵老师和他的团队前前后后翻遍了《史记》、《孔子世家》、《论语》这三本书,他在引经据典时要将文言文转化为白话,再将白话转为通俗,通俗转为喜剧化。提起在曲阜上演的这场相声剧,他认为最难把握的是度。“第一,我用什么角度去说论语,说孔子,说传统文化。第二,我说到什么程度。台上我的语感语境感情都会发生跟前面十三场都不一样的变化,因为我是在曲阜这片土地上。我不能把艺术变成学术,我在台上演出,用论语的桥段去解读孔子的人生,我不能像一个教授一个学者去侃侃而谈,相声不应该变成学术观点。”

  

  

  赵老师还提到上海青浦区复旦附中初中部校长黄玉峰一直致力于儒学教育,青浦区一直流传市面上所有新华书店买不到《论语》——黄老先生规定来这上学的学生必须背论语。剧场演出时,五百个学生,齐声背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七十岁的校长抱着孩子坐在第一排看相声,“那一刻我感觉我的头发都竖起来了,我真的感觉,集体的力量更能够人们心底那种文化共鸣。”在来这里的前两场演出,不管是领导还是观众,在演出结束之后所有人都是带着崇敬的感动,在圣人面前在中国文化面前在中国历史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职业、年龄、等级的区别。演出结束后,全体观众放下手中的东西收起手机,对着台上两米六高的孔子圣像行礼鞠躬,那种文化自豪感在那个空间里涌动在每个人的血液里,那种冲击感不再是个人的。

  

  赵老师的孩子也经常同父亲一起演出,:“他会和我一起表行礼的那一幕,还有其中‘鲁昭公给孔子送鱼’的客串演员就是我儿子参演的。”很多的朋友也喜欢带着孩子来看,最多的一个已经带着孩子看了四场,在这个追求人才教育的时代我们可能会忽视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当孩子们走上社会,我们会发现正确的价值体系都在人文和人格教育上。谈起此次与曲阜师范大学的合作,赵老师说“我也希望通过在各种公益演出、赠票或者商演的形式,给青年人树立一个正确的典范。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要想不脱节,就要借助于青年喜欢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推广我们的文化,做更多正面的事情。”对于这个团队,赵老师说:“这个本子是我一手创造的,编剧导演都是我,十六七个人各个都是演员,在表现形式和结构上团队也会分享他们的意见,而且大家对于孔子的认识大都是相同的,我们一起读着《史记》《孔子世家》《论语》三部作品,出于情怀,但是我们想把事情搞大一些。” 最单纯的想法就是让更多人看到,看完之后有读一读《论语》想法,能有更多人的人愿意践行君子之道,这就是一份情怀,一个团体共同的心愿。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面有菜色,但依然讲学论道,弦歌之音不绝;而今,一个河南人,也正用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将千年的文化,穿越历史带给今人。从子曰到《子曰》,这条路,还得继续走下去。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