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人物 | 王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修身正己”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 2019-06-19 08:54

 

  

  王杰,山东淄博人,先后师从于中国人民大学石峻、葛荣晋教授及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促进会会长等多项学术兼职,领导干部国学论坛及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活动发起人、倡导者,领导干部学国学官方公共微信平台创办人,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29讲《传统文化与官德修养》宣讲人。

  他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文史哲》等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及图书评论近200篇,已出版著作有《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论稿》、《荀子注释》(合著)等,主编《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领导干部国学公开课》、《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箴言》等; 

  在中央党校主体班、各部委、国有大型企业党校、中央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及其他形式的培训班数百家单位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儒释道与中国文化》、《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中国哲学的智慧》、《儒家的生态智慧》、《孔子的管理智慧》、《古代官德与干部修养》、《儒学及其思想精华》、《儒学与做人》、《传统文化与修身做人》等专题。 

  作为领导干部学国学活动的发起人,王杰在众多场合发表了“为官之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以及修身养性的真知灼见。

  一,领导干部要把学国学作为必修课、通识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洁身自好、廉洁自律、戒贪戒色,都对对当下的廉政文化建设,和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有鲜明的启迪意义。学国学,可明得失、鉴是非、知兴替、辨善恶,提高人文修养和德性素养。而对于党员干部,打牢修身养性的基础,夯实围观做人的根基,最重要的是认识到,做官先做人:作为一个官,我是为了谁、我是依靠谁、我是谁。所以,领会总书记论述的“三严三实”,就可以通过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规范自己,去领悟为什么孟子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二,立政德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修养不可轻视,道德建设不可小觑。近代思想家章太炎说:“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孔子直接指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的“政德”观,不仅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同时包含着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不仅要“讲”政德,更重要的是“立”政德。“政德”观念要提升到政治建设、党性锤炼、宗旨意识、道德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要提升到新时代文化建设主体性的高度来践行。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在这样的环境下,领导干部应该随时给自己提个醒、敲个警钟,随时注意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把“严私德”真正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问题,明确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者归为“政德”一体,进一步指明领导干部讲政德重修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极端重要性,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

  三,领导干部学国学,要做到有“二心”

  我认为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要有“二心”。第一,廉耻心,孟子讲,人不可以无耻,人知耻后就可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所以欧阳修把君子知耻作为大节,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人再多的惩罚,不如唤起他的廉耻之心;第二,敬畏心,为什么有些官员有了权力便张狂任性,就是因为没有敬畏心,恰恰忘记了中国老祖宗讲的:人在做、天在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举头三尺有神明。

  四,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在当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这种中华精神对于塑造中华人格、营造社会和谐、推动历史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把中华文化贯穿国民教育,用中华精神重塑中国的国民教育,相当于对当下的国民教育体制的一次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涉及教育内容、课程和教材体系,而且还涉及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价值观的深层次变革。我们的教育要实现更高层次中华化复归,需要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氛围的支持。

  教育者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及其中华人格的修养至关重要,可作为社会文化氛围的风向标、引航器,助推中华文化之国民教育的持续变革与繁荣发展。 

  五,以传统文化修己正身,锻造心灵

  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强调的自律,叫做律已。管好自己,顶天立地。管好自己为什么重要?“正人先正己,治人先治己。”“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卑人者先自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厚德,方可载物。没有德行,你再多的财富也保不住。我们每个人身上背负着权力、地位、财富乃至生命,有德行才能够承载这种身外之重,也就是儒家讲的:“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欲而不贪,做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才是儒家所提倡的人生观,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传递的“修身正己”之道。 

  六,读书,当是一种生活常态

  孔夫子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辈子是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能成为大教育家、大学问家、大圣人绝非一蹴而就。当有人称孔夫子为圣人的时候,孔夫子讲哪里有圣人?我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是有了困惑以后去读书学习。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任何时候开始读书,都为时不晚。知识的获得就是“马上、枕上、厕上”,“三上”的点滴积累。不管是百姓、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读书学习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 

 

编辑:宋睿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