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一周文化要览|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多种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9-03-01 14:43

  告别寒冷的二月,迎来了温暖如春的三月。今天又到周五,这一周发生了那些不容错过的文化大事件,小编带你一一回看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2月25日,媒体深度融合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战略主动,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黄坤明指出,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坚持守正创新,锐意攻坚克难,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方向,推进信息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技术创新的引领驱动,大力培养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北京人艺《茶馆》再开张

  2月23日,北京人艺《茶馆》再开张,以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传承经典的意义。

  作为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茶馆》曾多年被安排在春节后上演。对演出市场而言,这本是淡季,但《茶馆》总可以让淡季不淡,《茶馆》无论在什么时间上演,都是一票难求。

  北京人艺负责人说,多次上演《茶馆》是北京人艺对老舍文学精神和京味儿话剧的延续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茶馆》的上演,已经不止是一个剧目,一个故事,还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送别李学勤:他是这个时代难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本周,我们又送别一位著名学者,2月24日,清华大学发布讣告,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于2019年2月24日0点11分去世,享年86岁。

  李学勤先生1933年3月生于北京,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等。

  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李先生共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很多人称李学勤先生是这个时代难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文字通才”。

  莫言再推出十二篇短小说

  3月1日,《上海文学》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公布了此次刊发的《一斗阁笔记(二)》中部分作品。这是继该杂志1月刊发诺奖得主莫言新作《一斗阁笔记》后,本月再次出现了名为《一斗阁笔记(二)》的莫言作品。

  和1月的《一斗阁笔记》类似,《一斗阁笔记(二)》仍延续了此前形式,由12篇的短小说组成。

  2018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揭晓

  2018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揭晓典礼暨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主题峰会2月23日在深圳举行,10位文化产业界杰出人士当选“2018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

  过去一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产业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新事件、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正是有了一批领军人物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引领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每一位获奖者的背后,都有一段艰苦奋斗、饱含激情的创业故事,向人们展示着文化企业家们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不忘初心的坚守。

  大型民族舞剧《孔子》开启2019年度全球巡演

  为让全球观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之美,大型民族舞剧《孔子》将开启2019年度全球巡演,2月27日晚,舞剧《孔子》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年度巡演的首演,舞剧《孔子》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历时四年打造,深蕴中华文化之美,至今已巡演过数十个国家,被誉为中国的“文化名片”。

  “舞剧《孔子》在全球成功巡演300场,可以说这在舞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魏银久表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孔子》正是最好的切入点。

  2018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公布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迅速,不止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国内网络出版产业不可或缺的内容。2月25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联合发布“2018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共有24部作品入选。

  本次推介名单作品其最大亮点是一批优秀的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涉及创新创业、支教扶贫等生活领域。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部分原先专注于玄幻等题材创作的网络作家,也开始尝试现实题材创作。

  叫醒布达拉宫 让古籍文献“活”起来

  耸立在西藏拉萨市中心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被誉为“藏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宝库”。2月26日,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宣布,自2019年起,中国官方将实施为期10年的布达拉宫文物(古籍文献)保护利用工程,这也是迄今为止布达拉宫最大规模的文物(古籍文献)保护工作。

  布达拉宫馆藏文物丰富,包含各类古籍文献,总量达10万余件。目前布达拉宫宫藏在册的汉、藏、满、蒙、梵等多文种珍贵古籍文献近4万函。

  未来十年,工程计划在古籍文献保护、修复、研究、展示及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力争结合现代科技与古文献保护方法,探索出一整套符合布达拉宫实际的古籍文献保护利用模式。

  韩国朱子后裔“朱子故里”江西婺源寻根

  韩国朱子后裔一行2月27日来到“朱子故里”江西婺源,举办寻根问祖典礼暨朱子宗亲家谱揭幕仪式,祭拜朱氏一世祖朱瑰,共叙乡情。据了解,此次韩国朱子后裔一行33人是朱熹第二子朱埜的后代。

  近年来,婺源大力弘扬朱子文化,朱子遗风深深融入到婺源的山水、古村、角落里,根植于婺源人的精神、文化和生活中,也吸引了海内外朱子后裔来此寻根问祖。

  多种形式讲故事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精品剧目,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话剧院创作演出的原创话剧《家有遗产》于2月23亮相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演绎青岛“家风”。

  2月24日,“2019中国·昆明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系列活动在云南昆明启幕,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景颇族先民驱恶扬善、祈神降福、庆祝丰收的传统盛会。

  2月28日晚,四川峨边本土原创大型民族音乐剧《美神·甘嫫阿妞》在乐山大佛剧院成功公演,该剧时长90分钟,分为“成长”“爱情”“陷阱”“诀别”四幕13场,展现了彝族女孩甘嫫阿妞成长、恋爱、被虏、抗争、不屈的凄美动人故事。

  运用传统戏曲柳腔的表现方式,结合现代的灯光舞美技术,讲述关于家风传承的生活化故事,柳腔现代戏《家风》近日完成了一次舞台上的有机结合。

  河北省元氏县的铁屯村因传统“铁业”而得名,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名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月28日,根据石家庄元氏县铁屯村闫胜联真人事迹改编的电影《铁屯百姓》在元氏县铁屯村举行了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