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孔子基金会 >普及应用 >图片新闻

孔子学堂举行“写春联,迎新春”活动

2016-01-17 11:14:00  作者:刘兴胜  来源:中国孔子网

  春联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春节期间写春联、贴春联,更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与精神象征。为了传递这种文化,营造喜庆的节日气氛,1月16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中国孔子网主办,山东孔子文化国际交流有限公司和青苹果艺术中心承办的孔子学堂“写春联,迎新春”活动在中国孔子基金会一楼举行。

  

  中国孔子基金会领导参加本次活动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李言栋、中国孔子网主编王承山、《儒学年鉴》杂志主编王新元以及一批书画艺术家参加了本次活动并挥毫泼墨,提前迎接新春的到来。

  早上九点,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大厅里就挤满了前来参加活动的人群,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与喜悦。活动开始后,现场艺术家和群众纷纷挥毫泼墨,所创作的春联形式有行书、楷书等,内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祝福。当一幅幅写就的春联挂满大厅,现场参与者立刻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李言栋讲话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李言栋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它寓意着吉祥与喜庆,也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孔子学堂,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推广,就是想让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代代传承。“今天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意味着春联这一艺术形式仍受社会大众的广泛欢迎。在党中央的提倡下和各文化传播团体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正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重新‘活’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中国孔子网主编王承山进行国画创作

  除了书法,现场领导和嘉宾还进行了绘画创作。中国孔子网主编王承山即兴创作了两幅水墨淡彩画,他说:“无论书法还是国画,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书画结合,相得益彰,更能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气质。

  

  书法家积极参与写春联活动

  活动现场,一位姓郑的老大爷似乎有“备”而来,不仅现场挥毫泼墨,更将自己创作的43米《论语》行书长卷展示给大家,并赠送给中国孔子基金会。来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也不甘示弱,一位由妈妈带来的6岁孩子正一笔一划地写着楷书春联,提笔下字已颇具规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未来传承的希望。

  

  与会领导与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合影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最早起源于桃符,至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而“春联”这一叫法始于明代并在民间广泛流行。春联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更表达着民众纯真质朴的感情。活动后,中国孔子基金会将本次艺术家所创作的春联及绘画作品进行义拍,所筹善款将全部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之中。

责任编辑:刘兴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