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视野 >春秋

“孔子问礼于老子”?涡阳县一座问礼碑告诉你真相

2019-06-12 14:18:00  作者:  来源:“九牧赢家”大风号

  在涡阳县丹城镇相老家村,有一座古碑,经相关专家学者辨认认为,这是一座刻画了“孔子问礼于老子”情景的古碑。古碑于2009年5月,发掘于丹城镇相氏祠堂,石碑上的场景,正符合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孔子问礼于老子”。

  null 

  问礼碑出土于相氏祠堂

  涡阳县丹城镇因老子炼丹而得名,在该地曾先后出土数件有关老子的文物。据《相氏宗谱》的撰写者相学纯介绍,此碑在他们修建相氏祠堂时从地下发掘出土。此次发现的“孔子问礼”碑年代久远,苍老斑驳,右上角残缺。碑高1.5米,宽0.5米,厚0.2米(土下部分没有开挖)。

  虽然年代久远但碑面图像依然清晰。正面图像为三层。上部图像为三人站立;中部图像为两位主人,左为侧面,跪坐,双手向前高举,作拜见状,右为正面,坐相;下部为一盛器,显示了拜见的礼物:雁一双,鲤鱼一双,干肉一束等等。碑的背面上部为龙的图像,下部是一只虎的图像。碑右上角残缺。

  涡阳县老子道文化办公室专家委员王振川认为,碑的背面为龙,孔子曾经赞叹老子“犹龙”。碑的正面,上面三人是孔子的学生。此场景,正符合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孔子问礼于老子”。

  石碑浮雕图案为“太阳乌”

  这座石碑于2009年5月2日上午十点钟,被一群老子文化研究爱好者发现,它就在当年孔子见老子故事的原发地——古相县的大地上耸立着。古碑的斑驳,显示出岁月的沧桑,传递着历史的信息。

  此碑的侧面也有图像浮雕,可清晰辨认的有“太阳乌”。圆形的浮雕中有一只鸟, 王振川释读它为“太阳乌”。依据有以下几条:《山海经·大荒乐经》:“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刘渊林注引《春秋元命包》曰:“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等。这种日载鸟的太阳乌也见于中国良渚玉器。

  据此,有人不无骄傲地宣称:我国最早发现太阳中有黑子,比西方科学家早了几千年。太阳又称“金乌”。《搜神记》中也有“太阳乌”的传说。

  古碑的兴建并非偶然 

  王振川说,汉代在这个地方兴建这样一个古碑,不是偶然的。汉代的前期,老子思想有着重要地位。汉初70年,老子思想占主导地位,汉武帝以后,虽然“儒学独尊”,但老子思想依然是深入民心的,上层社会也依然尊崇老子。为了表现孔子与老子的关系,汉画像石中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碑记这不是唯一的。山东与洛阳都出现过,大多表现的是孔子好学的意思。但在涡阳县出现,却有更深刻的涵义。

  汉代历史有记载,一是汉桓帝两次派人到老子故里祭拜老子,二是汉代的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铭》说:“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此地理特征与今涡阳老子故里一致。老子在春秋时代,是楚国相县人,而在汉代,500年前的相县已经“虚荒”了,现在的古相县已经属于苦县了。

  null 

  “那时还有依稀的古城,古相县在赖乡老子庙的东面,涡水在古相县的南面。此碑证实了古相县的历史地理坐标,也表明了赖乡老子故里的地理位置,这也是考古发现证实历史资料的通常做法。”王振川还说,司马迁《史记·老子传》也明确地记载了老子是楚国苦县人。楚国苦县即今涡阳。

  相氏与老子之间的渊源 

  此碑在“相老家”的出现,虽出意料之外,恰恰又在情理之中。老子是“相县”人,古史记载确凿,这里的相姓人家如此之多,相氏祖茔又在这里,必有历史渊源。王振川介绍,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东汉边韶《老子铭》中提到:“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郦道元《水经注》中也有说:“老子楚相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存,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

  这些早期历史文献,一致地记载了老子是春秋时代的相县人。这相县在“沛”属“楚”。汉代又“属苦”。“苦”、“相”本属于同一地域,汉代的“苦县”又归属过陈国。今涡阳县涡河北的相老家,正是春秋时代的相县故址。老子正是相县人,孔子问道的历史故事的原发地正在这里。

  王振川表示,在这里出现“孔子问礼于老子”这样一个重大历史题材的古碑,是顺理成章的。

编辑:宋睿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