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用布艺风格讲故事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 2018-06-14 09:48


从左到右是北京服装学院讲师刘琦、作者张宁和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 钟欣 摄  
  王小波的杂文名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影响了许多人,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它会被改编成儿童图画书,让我们可以放心地为孩子们讲述这个独特的、足以影响人一生的故事吗?
  13日,传统布艺图画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者张宁、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北京服装学院讲师刘琦、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集伟等,围绕本书是如何将一部面向成人的经典杂文改编成适合儿童阅读的图画书的,独特的布艺风格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以及我们今天应当如何帮助孩子保持“独特个性”与“同伴交往”之间的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有趣的探讨。

传统布艺图画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内页 钟欣 摄
  作为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得者,张宁提到自己创作这本书的原因,首先就是她非常喜欢王小波的作品,因此当自己孩子渐渐长大,开始步入这个布满千万条规则、充满竞争的社会时,她首先想起了王小波笔下那只“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的特立独行的“猪兄”。但王小波的原作并不太适合孩子直接阅读,于是她就起了改编这部作品的念头。她坦言这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甚至招骂的事”。为了能更好地呈现这部作品,她和编辑反反复复讨论、修改了几十遍,历时将近2年时间,才做出了这样一本美丽而独特的儿童图画书。
  周海宏自称是王小波的粉丝。他称自己从中获益良多,“特立独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我过去的教育当中没有太多训练的一种精神。”
  和一般的图画书不同的是,张宁创作的这本《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原稿,完全是用布和针线缝制而成的,没有用画笔画过一笔一划。张宁说,她在本书中主要运用传统布艺技法中的剪布法进行创作,这种手法没有太多颜色和花样,画面显得简洁有力,与版画及汉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手法所呈现的画面风格很相似,也和王小波作品带给她的印象类似。
  对此,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刘琦说,我首先想到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跟纸张最大的不同是上面有一针一线的温度,又从一针一线想到了中国悠久的女红文化,这种女红文化其实就是母亲的艺术,母亲用一针一线的方式作为给孩子的一份礼物最合适不过。
  据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儿童图画书版已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与王小波原作相比,本书去除了所有议论性的内容,将焦点集中于讲好特立独行的小黑猪的成长过程,更适合儿童阅读与理解。
  【相关链接】

  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个人热爱写作,热爱做音乐,也热爱拍电影。每当看到伟大的作品,我经常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做到那样。大部分音乐如果努力,我是能做到的;有些电影我做不到,但我能感觉到差距有多大;唯独读王小波的时候,我完全没办法拿自己去做比较。很多人说他是中国的卡夫卡,我看不懂卡夫卡原版,但从翻译作品中还是能感觉到卡夫卡头脑中具有很多突破性的臆想。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高晓松

  王小波其人: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编辑:魏俊怡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