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李道湘:领导干部学国学深刻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6-08-26 09:52

  中华文化经典汇集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印证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承载着思想的创新,因此,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经典可以从古代思想家那里获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可以了解今日之中国是历史之中国发展而来,可以提升人文素养。  

  一、中华文化经典是领导干部了解古代思想家智慧的源泉 

  中国文化典籍浩繁丰富,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维系着中华民族统一的文明及其发展。它们汇集了中国思想家创造的思想成果,领导干部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治国理政的水平。 

  1.中华文化经典的历史演变刻载着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发展  

  当人们打开先秦典籍,他们所记录的先民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日常起居等各个方面,我们似乎十分熟悉,好似今天我们现实生活的缩影,好像我们的先民就生活在今天,也好像我们就生活在远古的先民中间,这就是共鸣,就是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依次打开历代的典籍,人们都会看到每一代是如何继承前一代,又如何发展和创新的,典籍串起了整个历史的链条并保护它不至于断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靠它联接起来,绘制着中国波澜起伏、曲折跌宕的历史画卷,记录着朝代的更替、辉煌和衰落。  

  经典或经书是一个学派或一种学说的原典型的著作。儒家有六经,道家有道经、德经或道德经,墨家有墨经,佛教和道教亦有其经。儒家非常推崇“经”的地位和作用。“经也着,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儒家经典的演变既体现了儒家思想自身的演变,也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如果说儒家经典及其演变记录着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精神生活的传承发展创新的历程及其成果,史书则不仅记载着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场景,也记载着史学家观察历史和现实社会的观点、方法和立场。  

  史学典籍完整地记录了中国的历史,史学家大多以探究天人关系,洞察历史的发展变化为己任,期望鉴古知今,经世致用。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学的典范,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史识,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开启了史学秉笔直书之传统和探究创新之精神。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前101年)约三千年的历史,计有130卷,包括二十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采用编年形式记述历代帝王世系与国家大事,是全书的纲领。表记载历朝重大历史事件。书是经济、文化与典章制度方面的专论。世家主要记述各诸候国兴衰存亡的过程,类似于国别史。列传记载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史记》集先秦史学之大成,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汇于一书,突破了编年体的框架,创立了以记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成为中国历代正史体例的范例。  

  中华文化经典中汇集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社会、军事、文学、史学、医学以及天文历算等诸多方面的典籍和著作,蕴含了众多思想家的理论创新和智慧成果。 

  经典的演变体现了历史的演变进程,经典的推崇体现了一个朝代的统治者确立和提倡的正统思想,经典的地位体现着它所代表的思想的地位,所以,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2.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在讲话中强调领导要读中外经典,他说,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从中可以“通古今之变”,了解国家社会兴衰存亡的历史,寻求长治久安的良方善策。 

  习近平告诉领导干部说,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领导干部要多读些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方面的经典。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 

  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编辑:闫辉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