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王国良:阅读经典 传承文明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9-04-24 08:51

  编者按: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中国孔子网特推出“阅经典 传文化”专访报道,旨在推动全民国学阅读,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文明及道德素养。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国良在访谈文章中指出读书应首选读经典,读经典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神交古人,尚友圣贤。                    

  专家介绍: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国良

  王国良:现为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安徽大学“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安徽省孟子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庄子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与新儒学研究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谷雨滋润,草木怒生。世界读书日,春暖花开时。草堂春睡足,晨兴好读书。古人有咏读书乐,其辞曰:“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首选读经典。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经典著作中,特别是早期的经典,俱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经过几代精英的磨勘增删,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主要就是通过阅读经典、诠释经典、发挥经典而形成一代又一代文化文明的发展,形成中华文明打不断、理不乱的绵延不绝的发展链条与洪流。经典就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就是中华文明体系的脊梁与支撑。教育是读经典,学习是读经典,传承是读经典,创新是读经典。

  读经典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神交古人,尚友圣贤。当然,要读其书,知其人,论其世。阅读经典可以增长见识,提升境界,陶冶性情,涵养德性。读书之义大矣哉!

  阅读经典不可急躁,不能急于求成,要反复涵泳,切己体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宜切磋琢磨,素心交友,以文会友,相互启迪。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但读书一定要自己亲自阅读,亲自感受,独立思考。久读经典,自然腹有诗书,气质天成。

  一段时期以来,有人认为儒家经典提倡的道德伦理大部分属于血缘伦理、亲情伦理,只能适用于传统的乡村社会,不能适用于现代的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或者说,儒家伦理最多只能适用于“熟人社会”,对我们现代越来越广泛涉及的公共领域、“陌生人社会”则逐渐失去有效规范价值。然而,绝大多数优秀的经典,都能够超越时空,跨越国度,有永恒魅力,有时代价值。儒家除了强调家庭血缘伦理、亲情伦理之外,孔子孟子在《论语》《孟子》中大量论述了人人都应该遵循的公共道德伦理,如义以为上、立己达人、和而不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儒家经典中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起着积极作用,并为广大人民所熟知:仁义,仁爱,仁民爱物,仁政,仁义礼智信,智仁勇,仁人志士,仁至义尽,仁厚,仁慈,义勇,当仁不让,恻隐之心,博爱,敬爱,忠信,与人为善,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信义和平,礼义廉耻,正义,道义,仗义,有情有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义愤填膺,见义勇为等等。儒家经典中塑造的崇高人格理想,以君子、圣贤为理想,严于律已,正己正人,坚持正义,宁死不屈,宁折不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崇高人格的追求与西方个人自由价值观各有特色。这些道德伦理在中国传承几千年,已经成为中国人尊崇的优秀品格,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人民辨是非、论善恶的基本依据,对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些道德伦理就是居于“九夷之地”、“蛮貊之邦”也不能放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现在依然普遍适用于中外,是真正值得向全世界推广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人民大众对于经典学习还处于“补白”阶段。通过“中国孔子基金会”等机构组织专家学者推动经典阅读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以举办读书会,朗诵会等多种形式让人民大众接近经典、阅读经典,是目前具有实践价值和富有成效的推广方式。

  现在图书何其多,眼花缭乱,我们更应有所选择。依愚所见,就儒家经典而言,第一步可以选择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等著译的《论语》《孟子》《荀子》《礼记》《周易》等先行阅读,道家著作则选择《道德经》和《庄子》,文史则选《诗经》《左传》《楚辞》《史记》等等。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