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齐风鲁韵 >故事汇 >掌故知鲁

曲阜文物掌故系列连载(十四)——《鲁国郡‘孔府君’墓志铭》

2018-02-01 17:03:00  作者:彭庆涛 贾国俊  来源:中国孔子网

  2008年的夏初,曲阜市文物局对孔氏中兴组——孔子第四十三代嫡孙孔仁玉墓塚进行了修葺时,发现墓后室的券顶已经被揭开,随即专业人员进入墓室查看。在墓室中,寻找到一块墓志石——孔仁玉《鲁国郡‘孔府君’墓志铭》,这是墓室中唯一存留的遗物。这块墓志为单体制石,高64厘米,宽65厘米,厚13.5厘米,四边内侧阴线刻以缠藤花卉,外侧阴线刻多位身着朝服、表情安详,看似圣贤的坐像,中刻铭文617字。

  这一墓志的发现意义何在呢?又能不能给研究孔仁玉这一历史人物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史料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墓志上的主人孔仁玉其人吧!

  在曲阜,有关“中兴祖”孔仁玉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孔仁玉,字温如,是一位对整个孔氏家族存亡绝续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与其紧密相连的便是五代时期“孔末乱孔”史案。史案的“真实性”被孔氏族人深信不疑。那么,流传至今的“孔末乱孔”史案讲是怎么样的一段历史传奇故事呢?

  历史进入到唐末五代时期,这一时期,孔子家族后裔的人数已为数不少,但因外任做官和躲避战乱,他们多流散在外,定居于曲阜故地的相对较少,不足十户之家。此时,宦官乱政,藩镇复起,战乱不休,社会动荡。唐朝皇室自顾不暇,对孔氏家族的优待、重视也远不如以往,没有了主持家族内部管理的体制。这时,孔氏家门发生了一件大逆不道、不可思议的灭主惨案。被杀害的是孔子四十二世嫡长孙孔光嗣,他未能承袭文宣公的爵位,在唐天祐二年(905年)被任命为曲阜东邻的泗水县主簿。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孔景的后裔孔末(本姓刘,按照当时孔家的规矩,凡到孔家为奴仆者,一律改姓孔,故刘末也叫孔末)见天下大乱,时局动荡,孔氏宗族涣散无主,便起了谋逆夺位的野心,遂组织力量将生活在曲阜的阙里孔氏族人进行杀害。最后,孔末又到泗水县衙谋杀了孔光嗣,夺取了阙里家业,并取代其位,主孔子祭祀,俨然以孔子嫡裔自居。而且要对孔光嗣的儿子、当时只有九个月大的孔仁玉也斩草除根。孔仁玉正巧被其母(一说乳母)张氏抱回在曲阜张羊村的外祖母家,躲过了当时的杀戮。孔末得知后,为斩草除根率人包围了张家,逼迫交出孔仁玉。此时,张家主妇张姥姥为了救圣人之后,竭尽其能,将自家与孔仁玉一样大的儿子交了出去,混淆蒙蔽了孔末,这才救下了孔仁玉。为此,孔家视外婆张家为世代恩亲。

  从此,孔仁玉在艰难中隐姓埋名,刻苦学习,奋发图强,逐渐长大。他九岁时便精《春秋》、通六艺。

  到了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有人上书皇帝:“曲阜令孔末非圣人之后,光嗣有子名仁玉,现育于外婆张氏家中。”揭露孔末窃取官爵,假冒嫡裔的真相,奏明孔子嫡系后裔孙孔仁玉才是合法的文宣公人选。此时,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孔仁玉已经十七(一说十九)岁了,博通六经,为人严整,处事果断。朝廷知道了事情真相后,于是下令诛杀了孔末,授仁玉曲阜县主簿,主管孔子祀事。长兴三年(932年)迁袭丘(今山东宁阳县)令,封文宣公。从此,断了十多年宗脉的孔子世家得以中兴,而绵延不断,故而后世族人把孔仁玉尊为“中兴祖”。

  然而,阅读完墓志铭文后发现,孔仁玉生平远非“孔末乱孔”史案中那样富有戏剧性的传奇,并且还有较大的差异。那么,真实的孔仁玉又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诚然,墓志铭文中的语言含有许多褒美之词,但无需褒美的姓氏名谁、生卒年月、族系关系、官职品序等基本的人生信息,是非常真实可信的。该铭文清晰地记载了:孔仁玉,字无违,为孔子四十三代孙。在九岁时,其父“泗水君”孔光嗣去世后,“乃传家为陵庙主”,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奉祀职位。守墓尽孝完毕,“制授曲阜主簿,二年而就,转县令兼袭封文宣公。”两年后袭封文宣公,在政治上大有作为,通晓百工,被誉为神童。成人后,常常亲自过问并认真对待乡里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每当回复会见其治所旧吏时,人们都把他称之为父母官。慕容作叛时,孔仁玉公遭受其灾:凶神恶煞(貔貅、大馗)般的慕容官兵烧杀掠夺,摧毁了孤立无援的县城,孔仁玉大义凛然地“揖让而出”,毫无惧色,他那高大的“七尺”身躯,官兵见到连连称奇。慕容叛军被平后,周高祖谒拜陵庙,孔仁玉作为陪侍,受得了“绯兼赐银器、杂彩、茶等”赏赐。在等待拜谢新的职位任命之时,天王郭威去世,此后官累至当地(兖)州都督府长史,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卒于任期内,享年五十四岁。夫人裴氏同穴而葬。有四子:长子宜,次子宪,及未成年御哥、庆哥(乳名,即后世所载冕、朂);两女,一个出嫁,一个待闺。“抆泪相勉,合兹大事,自殡及葬,鲜不中礼。”一语,道出了孔仁玉殡葬时期的悲切与隆重,自始至终完全按照丧葬礼仪程序完成了安葬。

  这就是史实中孔仁玉一生的记录,九岁丧父,为官后大有作为,也经历过大难,但这灾难是来自慕容作乱,而并不是“孔末乱孔”。灾难的制造者 “慕容”,是当时盘据在兖州,称霸一方的慕容彦超,担任兖州节度使,《新五代史》中有这个人的传记。从大的历史环境考证,这些记录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从铭文中我们看出,未成年的孔仁玉并非史传在襁褓中九个月时,其父被孔末所害后,张氏冒死藏匿,精心抚育至十七岁等等事宜。关于孔光嗣之死,铭文虽然没有明确地交代,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孔仁玉是极其自然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地继承了“陵庙主”,没有任何异常。如果孔仁玉小时候如史传故事所说的那样,在襁褓之中就遭到追杀,这样关乎氏族存亡的一件大事,铭文中是不可能不提及的。况且在铭文最后看到“公之庆兮,传子孙兮”的特殊赞语,说明当时对圣裔的延续是非常在意和关注的。同时也说明,那时在阙里的孔氏宗族子孙,的确近乎灭绝,孔仁玉是唯一的圣脉传人,但也绝不是后期史传的那样。

  至此,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墓志铭中记载的孔仁玉和史案“孔末乱孔”传奇的孔仁玉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古人会杜撰了这一虚无的,但听起来又非常可信,感染力超强的“孔末乱孔”的历史故事?而且为什么会被广泛的孔氏族人所认可呢?

  究其历史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使人仰视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生活礼遇,诱导了传奇故事的产生。其次,族群之间的矛盾争斗史,当然是传奇故事产生的基础。最后,面对族群内部严峻复杂的局面,及混乱的族系结构,必须理清族群内衍续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集团的利益堡垒,这就是传奇故事产生的主因了。

  虽然,墓志的发现打扰了早已尘封已久的孔氏历史文脉,撼动了孔氏族人的情感记忆。可是随着孔仁玉墓志的现世,一切围绕在孔仁玉身上的种种传奇,终于可以清晰的明辨出来。通过对这篇墓志铭的正确解读,我们可以校正谬误,从而使许多历史谜团能够大白于天下。然而,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其固有的作用和意义,这也为我们研究历史和文化不同的范畴提供了某种线索和启示。

  附图《鲁国郡‘孔府君’墓志铭》 

 

  附:原文

  鲁国郡孔府君墓志铭并序

  呜呼!昔天地未分,寿万八千岁,及乎?恬然而清,帖然而宁。忠信欻起,礼乐交运,由是乎,革三等之数,岂不以聪明智虑剽其大道焉?先圣文宣王,蕴帝者之才,亡南面之位,时也?命也?奚能佛之?

  公讳仁玉,字无违,即文宣王四十三代嫡孙也。生萃嘉祥,长隆劲节。年九岁,值泗水君即世,乃传家为陵庙主,终,制授曲阜主簿,二年而就,转县令兼袭封文宣公。公私大治,政平而通,民畏而爱,且古今神童传之者,谁是?知建木千寻梁栋,备百工之法,阿胶五寸源流,澄九曲之光,祑满言归,逍遥自得。常为乡里所进,孜孜论议,每一西上(居所在东,治所在其西,故曰西上)复厥(代词,其之意)旧官,人以为我父母君。又经慕容作叛,公罹其灾,貔貅、大馗,孤城若粉,揖让而出,何忧何惧!公身长七尺,见者奇之。   

  周高祖幸陵庙,侍对,数刻即赐绯兼赐银器、杂采、茶等。方俟他拜,天王晏驾,相次守当州都督府长史,未解其任。悲歌!哲人夏五月二十九日薨,享年四十五。哀哉!公自少居众之上,不以富贵而躛其敬,不以贫贱而泄其虐。在我而已,昂昂丈夫。最伤者,算不及于知命,其心则过焉。夫人裴氏同穴而来。长子宜,亦先圣奉祀之孙也;次子宪,习进士业;御哥、庆哥,比比成器。有女两人,或适或处。抆泪相勉,合兹大事,自殡及葬,鲜不中礼。余盖忝门人谨为铭曰:

  天地仓黄兮,畴云不歇。杞国忧崩兮,道家恐发。

  禀阴阳而为顺,鉴始终而为达。青山绿水远凄凄,万树秋烟红叶飞。 公之庆兮,传子孙兮。公之誉兮,配乾坤兮。

  大宋乾德二年岁次甲子九月甲戍朔二十三日丙申建。

编辑:李晓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