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齐风鲁韵 >故事汇 >掌故知鲁

曲阜文物掌故系列连载(三十三)——孔府重光门

2018-07-03 16:24:00  作者:孟继新 敖翔  来源:中国孔子网

  当你走入孔府二门时,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抬头上望,你便会看到门额上的牌匾写着浮光跃金的四个大字恩赐重光,这座门楼因此被人们称为重光门

  重光门,旧时亦称之为“垂珠门”。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高5.95米,长6.24米,宽2.03米,四柱三间三楼垂以莲花,明间略高,檐下施一斗二升云拱,明间平身科二攒,次间一攒,梁架结构,前后各有四个倒垂的木雕莲蕾,建筑学上称“垂花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向来是清廉纯洁的象征,在此寓意衍圣公府高尚廉洁,清白无瑕。中间四柱立于须弥座抱鼓石上,有抱牙板扶持。柱顶以云拱承脊檩,担梁下垫通长替木,柱头云拱与平身科云拱等大。云拱线条顺畅,形象饱满。整座门比例匀称,造型庄重,具有明显的明代前期建筑风格,为该时期建筑的上乘之作。

  那么,这座门有什么独特之处?它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话说这座重光门不仅周围没有垣壁相连,而且还常常闭着,平时是不开的,唯有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鸣礼炮开启,因而它又被称为塞门”或“仪门”。人们熟悉《论语·八佾》里孔子批评季平子八佾舞于庭的故事。实际上《八佾》里还有一类似的故事:“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一日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便有人问道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塞门,管仲在大门口却也设立塞门。国君会见别国国君时,在堂上有用来空酒杯的反坫,管仲也有反坫。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这里的邦君树塞门,实际上是说塞门这种规格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享用,因此孔子会批评齐相管仲不知礼。而孔府能荣膺此等待遇,则承载了历代皇室对孔氏家族的敬重。

  虽然孔子在有生之年周游列国处处碰壁,但在他死后,儒家经过孟轲、荀况等思想家的发扬光大,成为了百家争鸣时期的显学之一。历经秦焚书坑儒的劫难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祀孔子之先河。汉武帝时期,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了唯一的官方正统学说。此后,孔子和儒学的地位一步一步提高,至清代时,孔子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成为帝王之师;孔子嫡长孙后裔不但世袭衍圣公爵位,在朝堂之上也位列百官文臣之首,官秩一品。在圣裔居住的府邸,允许建立天子、诸侯规格的塞门,对其礼遇与尊崇的程度,可见一斑。

  实际上,孔府中的这座“塞门”还有另一段故事。

  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河北霸州(河北霸县)豪杰刘六(刘宠),刘七(刘宸)在安肃即今日的河北徐水劫狱救出齐彦名,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率众起义次年(1511年)与杨虎起义军会合,将数万之众,辗转河北、山东。正是这一年,起义军攻进曲阜城。他们燃起熊熊火把,焚毁了县衙,驻扎孔庙,砸坏孔庙祭器,奎文阁中的大量藏书不幸被烧;孔府也遭到很大的破坏,孔氏家族人人自危,个个惊恐万分,惶恐之时,全族纷纷逃离曲阜。

  阙里孔庙远离县城,守望无所,尤为孤旷。不解决这个问题,保不住类似的情况还会发生。就在起义军袭扰曲阜过后不久,孔子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与山东巡抚赵璜建议,将曲阜城改在阙里,以便于保护孔庙。但未得到朝廷的答复。

  果然,第二年正月,农民军又打到兖州、曲阜一带,官府惊呼“国家二百年,盗贼倡乱,未有甚于此寇者”。按察使司分巡东兖道佥事潘珍具本上疏,说“县庙必须以守,盍即庙为城,而以县附之”。明武宗朱厚照准奏,诏令于鲁城西南隅,以孔庙为中心重建新城。

  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朝廷开始组织修复孔庙孔府,并在阙里营造新县城。斗转星移,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曲阜新县城已经建成。建成后的曲阜县城,可以说是城高池深,固若金汤。视其外,高墉深沟,与泰山洙泗映带而萦回;视其内,则圣庙、公府伉然居中,而县治、儒校、行台、分司等分列左右,足以增宫之重。

  这一年,是嘉靖元年(1522年)。次年(1523年),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把一幅恩赐重光的红底金匾额赐给孔府,挂到新修的塞门上,因此,这座独特的塞门又被称为“重光门”或者“仪门”然则,这幅牌匾是否系为明世宗朱厚熜本人御笔?却尚待商榷。就字面来看,“恩赐重光”应为孔氏族人所题,因为,如果是皇帝御笔,不应有“恩”字。但无论如何,这已经是一般家族不能望其项背的殊荣了。重光的含义是:“太平盛世,日抱重光,谓曰有重日也”。在城破庙毁的劫难过后,曲阜这座古老的圣城重新屹立在鲁国神圣的土地,孔府也重新落成,正是劫后重生复兴的“重日”。这不仅是曲阜城的复兴,也是孔氏家族的复兴,更预示着儒家文化将会在一场劫难后继续大放光彩。

  在孔氏家族的心里,“重光门”不仅代表着皇室对祖先孔子的崇敬以及对孔子后裔的特殊礼遇,更是关系到孔氏家族的风水命脉,是孔府建筑中的灵魂。神圣的重光门不可随意开启,唯有在喜庆大典、迎接圣驾或重大祭祀活动时,才能在十三响明朗的礼炮声中,将两扇门徐徐开启。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安帝刘祜、北魏孝文帝元宏、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后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共12位皇帝20次出巡驾临曲阜,这是历史上所有其他贵族世家不曾有过的殊荣。民国建立后,蒋介石、冯玉祥、孔祥熙等国民党政要也来过曲阜,据说也是走的“重光门”。

  经历过五代时期的灭门之灾和明正德年间的农民起义,久经风雨沧桑的孔府依旧屹立在神圣古老的鲁国大地上。阳光中,重光门缓缓展开,那是两千多年的家族兴衰,那是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尊崇,那是孔氏家族世世代代的荣耀,那更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无上光芒。

编辑:李晓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