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布里生“花”!贵阳孔学堂研学实践活动特色扎染课走进特殊教育学校

来源:天眼新闻作者:陈大炜 2021-06-16 10:41

  对折、捆扎、染色,只看他们手上的动作,跟着老师上课节奏实践操作的孩子们,其实跟普通孩子没有什么差别,同样洋溢着自信的笑容。6月15日,贵阳孔学堂“人文的一天”传统文化进校园研学课程体验活动走进贵阳市盲聋哑学校,非遗文化传承人壹敏为聋部七年级学生授课。

扎染课堂

  走进聋7年级班,同学们还不知晓下午的课程安排有些变化,大家在座位上准备迎接老师的到来。铃声响起,身着蓝染长裙的新老师走进教室,手上提着一袋工具,是接下来孩子们动手所需的材料包。由于班上的孩子都是聋孩子,壹敏老师特意缩短了讲解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图片和实物展示上。“‘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壹敏老师放慢语调,并通过PPT向同学们介绍什么是扎染。看到部分同学因难以理解皱起了眉,贵阳市盲聋哑学校教务处主任邹永红在讲台一旁为同学做现场授课同步手语翻译。

壹敏老师指导孩子完成作品

  一言一译,同学们盯着授课老师手上的扎染手帕点头、拍手,脸上露出惊叹的表情。随着演示结束,同学们迫不及待拆开材料包开始动手实践,助教老师也参与其中,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扎上一根根皮筋,按照自己的心意点上色彩,再剪开橡皮筋,横格花纹、圆圈花纹、色块花纹,看着自己的作品,同学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相互欣赏讨论。“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它让这些孩子能够与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各类特色文化课程,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更掌握了新的技能。”邹老师表示,此次选择聋七年级班的孩子授课,主要源于他们此前接触过蜡画的经验,对课程内容更容易理解。接下来,学校将充分利用此次课程剩余的60余件材料包,通过扎染社团的授课形式,让聋7年级班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带动学校更多孩子动手体验。

指导同学上色

  据介绍,扎染特色课程是孔学堂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人文的一天”教育研学实践活动走进特殊学校的首站。接下来,该课程还将走进南明区启智学校、云岩区惠智学校、修文县特殊教育学校等10所特殊教育学校。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在一般学校并不少见,此次走进特殊教育学校,更像在普校与特殊教育之间搭建一座通行“桥梁”,让这些聋孩子们享受同等的兴趣教育,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无限可能。扎染课程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也激发了对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感,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认知美、感知美、创造美。

同学展示完成的作品

  据悉,孔学堂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人文的一天”教育研学实践活动是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方针为指导,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面向所有青少年以及社会大众开放。通过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进校园等方式,充分发挥孔学堂国家级中小学生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的作用。

合影留念

  贵阳市盲聋哑学校创建于1950年,是贵阳市教育局直属管理的特殊教育学校,也是首批省级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为视障、听障学生提供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学校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以及艺体教育的特色发展,是全省“特殊教育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