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儒墨丹青 >文人书画 >近现代

追求“内美”的黄宾虹

2018-06-14 15:57:00  作者: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

  黄宾虹(1865年-1955年),中国近代山水画画家,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别号予向、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著称;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黄宾虹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傅雷曾说:“他一生的面目也最多,而成功也最晚。六十左右的作品尚未成熟,直至七十、八十、九十,方始登峰造极。我认为在综合前人方面,石涛以后,宾翁一人而已。”给予了黄宾虹“傅雷”式的最高评价。

  王鲁湘曾言:“道咸金石学盛画学中兴,是黄宾虹画学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宾翁认为中国画的精神全在内美,而内美之支撑全在笔法。自唐以降,笔法渐失。至明代华亭一派,兼皴带染,竟成画坛习气,中国画之精神遂呈萎靡之象。清道咸金石学兴起,士人向唐前追溯用笔之道。包世臣、赵之谦等士夫画家,又于书画中倡导金石之风。正值自强运动兴起,国人上下,一心思图从物质精神和制度各个方面振兴中华。黄宾虹的绘画思想根植于斯。他所说的振兴国民的特健药,指的就是这种有金石风骨内美的中国画。拜观宾翁此作,点画如聚鬼国铁,真廉顽励懦之特健药也。”

  黄宾虹认为,作画在意不在貌,不应重外观之美,而应力求内部充实,追求“内美”。他又说:“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黄宾虹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于笔墨运用的经验,在晚年总结出的“五笔七墨”之说,七墨诸法,在画面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此作以笔为骨,诸墨荟萃,呈现这黄宾虹式的特有的“浑厚华滋”之象。

追求“内美”的黄宾虹

  黄宾虹 草堂掩映  立轴 设色纸本 81.5×44.5 cm

  钤 印:黄宾鸿、黄山予向、竹北栘、癸未年八十、癸未年八十

  题 识:草堂掩映带溪流,北望孤岑一壁浮。两岸俗尘飞不到,仙翁旧有读书楼。五十岳岑山诗。宾虹画。

  鉴藏印:风上道人王氏翰之鉴赏法书名画之记

  王士性乃万历年间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历官四川参议、广西参议、云南副宪、山东参议等。其一生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有《广志绎》、《五岳游草》、《广游志》等。后徐霞客在游记中称王士性为“王十岳”。

  黄宾虹对其广为游历遍察风物的行踪亦十分赞叹,因而引王十岳之诗以造画境。黄宾虹曾在《古画微》的序言中写道:道法自然,人与天近。物质有穷,精神无穷。可见黄宾虹对于道家哲学的理解。这种“卧游”思想,使黄宾虹的创作即注重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中吸取灵感,将其融化、提炼至“道”的境界。其作品在形式上达成主客观的高度统一,精神气象俊伟不凡。

追求“内美”的黄宾虹

  ▲1943 年“黄宾虹的八秩纪念画展”于上海隆重举行

  1943年年初,八十岁的黄宾虹开始筹办个人书画展览会,其好友、著名翻译家与美术评论家傅雷闻讯极力主张在上海举行,并亲自主持,自揽操办、宣扬之责。傅雷在致宾翁的信中直言:“吾国近世绘画式微之因,鄙见以为就其大者而言,亦有以下数端:(一)笔墨传统丧失殆尽,日日摹古,终不知古人法度所在;(二)真山真水不知欣赏,造化神奇不知捡拾,画家作画不过东拼西凑,以前人残山剩水堆砌成幅,大类益知图戏,工巧且远不及;(三)古人真迹无从瞻仰,致学者见闻浅陋,宗派不明,纲纪法度荡然无存;(四)画理画论暖昧不明,纲纪法度荡然无存,是无怪艺林落漠至于斯极也。”在给傅雷的回信中,黄宾虹写道:“耕田读书,日对溪山烟霭,时有所悟。比居沪上,得见名画较夥,因师造化,一意游山,两至桂省,经漓、浔诸江山水,控其奇奥,再登峨嵋,至青城,留年余。旅沪三十年而游山之日居多,未尝有一日之间断于作画,自信好之之笃耳。”

  此幅黄宾虹山水,可以说是其法古求变的代表作品。此画以王十岳诗意命题,却处处体现出宾翁个人的笔墨特质。从艺术的角度上说,整个画面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彩飞动,给人一种清新奇丽之感。其意境清远而深邃,去尽斧凿雕琢之迹,令观者动容。黄宾虹认为,作画在意不在貌,不应重外观之美,而应力求内部充实,追求“内美”。他又说:“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黄宾虹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于笔墨运用的经验,在晚年总结出的“五笔七墨”之说,七墨诸法,在画面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此作以笔为骨,诸墨荟萃,呈现这黄宾虹式的特有的“浑厚华滋”之象。

追求“内美”的黄宾虹

  黄宾虹 北高峰一角  立轴 设色纸本 100.5×49 cm

  钤 印:黄宾虹印、黄山山中人

  题 识:高房山夜山图浑厚华滋,洵未易得。学兹试以渍墨法拟北高峰一角。宾虹。

  出 版:《中国美术学院教材-黄宾虹教授课图稿》,第57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来 源:原浙江省文化局局长,著名编辑、作家、翻译家黄源(1905-2003)旧藏。据黄源先生回忆,此件作品系得自翻译家傅雷所赠。

  说 明:

    1.黄源(1905-2003),浙江海盐人。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进入上海劳动大学的编译馆工作。1931年为上海新生命书店编辑“世界新文艺名著译丛”。1933年进入《文学》杂志社担任编校,1934年8月兼为《译文》杂志及《译文丛书》的编辑。抗日战争期间,曾辗转于鄂、湘、桂等省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1938年年底在安徽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华中文化协会主任。1949年上海解放后,任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1950年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1953年任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1955年调浙江,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局局长。1957年,傅雷曾就黄宾虹遗属及遗产的安置问题,致函时任浙江省文化局局长黄源,遂使此事得以圆满解决。

    2.本幅画心右下角有黄源先生指纹印迹一枚。

追求“内美”的黄宾虹

  ▲1955 年黄源出任浙江省文化局局长的任命书

追求“内美”的黄宾虹

  ▲1995 年,周而复、王黎夫过访黄源家合影,客厅中堂悬挂之画即为本幅

  本作以西湖岸北高峰为题,写西湖一角之隅乃见山川之大。晚年重见光明的黄宾虹,迎来的新的艺术高峰。傅雷这样写道:“宾虹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历代各家精华之大成,而构成自己面目。尤可贵者他对以前的大师都只传其神而不袭其貌,他能用一种全新的笔法给你荆浩、关仝、范宽的精神气概,或者是子久、云林、山樵的意境。”宾翁崇尚范宽,晚年更常拟其笔意,范宽曾云:“吾与其师人者,不若师诸物;吾与其师于物者,未尝师诸心”。由此看来,从师人到师造物,终归宾翁一己之心的胆魄和智慧,是先生与古人接、与天地接的法外之境。

  宾翁此作点画披离、墨渗渍化,坡石树屋欹侧欲摧,但又似被一种神秘郁勃的内力牢牢吸引。构筑这种矛盾极限中的大平衡,是晚年黄宾虹大心力、大腕力的结晶。其落笔如重锤,尤其最后一遍之焦墨点苔,如斩钉截铁般砸向画面,无论气势亦或质感都给人前所未有的声色激荡及心灵震撼。以坡石、烟岚、流水将画面分作段落,每段之间又以山头、树木作为接引,从视觉上紧密串联,整个画面气韵贯通,笔墨苍润,极耐推敲。画中树木、山石先用淡墨勾染,中锋出笔,再反复皴擦,柔韧刚劲,线条之间施加形态各异的苔点,使色墨融于波磔的点线之中。山石、树木局部以色彩提亮,呈现“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的效果。

追求“内美”的黄宾虹

  黄宾虹 湖上山光  立轴 设色纸本  132×52 cm  辛卯(1951年)作

    钤 印:黄宾虹、冰上鸿飞馆

    题 识:辛卯春阴,偶坐湖上。山光树影,浓翠欲滴。适得景昭道兄寄佳楮索索画,归而写此。八十八叟宾虹。

  上 款:“景昭道兄”即陈景昭(1907-1972),广东潮安人,早年负芨上海,毕业于暨南大学法学院经济系,从事教育,先后任教于粤省院校,并开设正信会计师事务所于沪穗两地。叶恭绰掌交通部期间,其担任叶氏秘书,综理其书信文件。一九四九年南来星洲,续事教学,并热心推动艺术,历任多项艺术活动之评判,对培育当地书法人才贡献万钜。陈景昭家学渊源,父陈兆五乃岭东金石书画名家。自幼在家庭薰陶下,随父习书法篆刻。求学上海期间,课余间向谢公展、黄宾虹等名家习艺。时宾虹担任暨南大学文学院国画研究会遵师,自此缔结一段逾廿年的友谊。陈氏移居星洲后,彼此联击并不疏落,书信往来频仍,或谈画论艺,或论及旧交故友状况,陈氏又函索书画,兼代父亲及季弟求赐墨宝。他好宾虹书画,又得此机缘,乃大肆搜集,所集者条幅、扇面、册页,量多质精,多为画家精心绘赠,故颜其室为百虹楼。对于所得近代名家书画甚伙,亦有在百画斋之号。

  1951年宾虹寓居杭州楼霞岭,常往附近景点写生,日对湖光山色,画兴甚殷,佳作颇多,如钜制《湖山爽气图》长卷即写成于此时。陈景昭与宾虹鱼雁互通,以此时最为密集。《黄宾虹年谱》记自1931年起与陈景昭有过七次往来交集。本年上半年亦为景昭作设色山水,自题“扬之高华,按之沉实,此倪黄画之真趣,皆从唐宋人刻划犷悍中伐毛洗髓而来。恽南田谓为虚空粉碎,如水上飘,然非有拔身之力未易臻至。兹以意拟之。”于2004秋沽得108.5万善价。另有一张陈景昭旧藏黄宾虹《巴山夜雨图》沽得126.5万,题“唐王摩诘画水墨法只用浓墨,至宋李成始有淡墨。元秀黄大凝墨中有笔,倪云林笔中有墨。元人破墨,明代失传,董玄宰兼皱带染,流为娄东虞山识已。九十一岁宾虹。”后又于嘉德2014秋拍成交价以1000.5万元成交。

  由画题可知,黄宾虹与陈景昭常常谈论画艺。黄常抱怨佳纸难求,陈氏搜求好纸寄奉索画,因此得回精品不少。宾虹写成此幅已是目疾已愈时,故用笔施墨更为精准得宜,点划交错,积墨层层盖迭,色墨交融,层次变化细微精妙,远看近观各有不同,而浑厚华滋尺见于画中。本幅画面简淡清朗,结构疏密有序,用笔沉稳老练,设色苍润,足见宾虹下笔时心闲气静,意随笔生,在从容的环境下完成这幅赠友的惬意佳品。

追求“内美”的黄宾虹

  黄宾虹 匡庐白云图  镜心 设色纸本 41×109 cm 庚辰(1940年)作

  钤 印:朴居士、宾鸿、片石居

  题 识:短长亭下景,引睇入吟哦。忽动匡庐兴,白云生薜萝。庚辰冬日。君轼先生属粲。黄宾虹写。

  鉴藏印:番禺雷氏小临池馆收藏书画印

  上 款:“君轼先生”即雷君轼,广东番禺人,香港著名收藏家,室名“小临池馆”。与粤籍书画界名宿过从甚密,如李研山、邓尔雅、邓芬等,皆屡有作品送赠。与邓芬交谊尤笃,曾合写《深杏楼图》。 

追求“内美”的黄宾虹

  ▲出版书影

  黄宾虹与广东文艺界渊源甚深,知交者众,嗜其书画者众。1935年南游粤、桂两省之时,受黄居素、唐天如等友人之邀,过港讲学小住。后蛰居京华多年,仍音讯无辍,彼此频繁往来鸿雁,切磋艺事,故省港藏家多有宾翁佳作入藏。此件为小临池馆主雷君轼所作《匡庐白云图》即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此件作品作于一九四零年,彼时宾翁之“五笔七墨”已臻成熟,此件《匡庐白云图》中,多以线条成之,黄宾虹历来主张“笔笔要分明”,强调用笔的力度和笔致变化的运动感,以突出笔法,将“折拆股”、“锥画沙”的中锋用笔之法运用于创作之中,以书入画的功力足见一斑。画家放怀写意,构图削繁就简,布局规整自然,筑室栖隐于青山密树间,前依溪水,四周白云环绕,回荡穿插;虽非崇山峻岭,却毋损其清幽深邈之境,也许是画家自抒胸臆积郁,藉画境以求解脱。全画用笔老练而明快,设色苍润,清朗明澈,极得恬淡之逸致,足证其笔墨在不同阶段自生面貌,各具精彩可观处。

  1959年5月29日至31日,香港中华总商会大厦举办“黄宾虹艺术欣赏会”,展出黄宾虹佳作百余件,所有展品皆来自黄居素、刘作筹、费彝民、黄蒙田等香港著名收藏家。展览结束后,大公报、艺林轩印制《黄宾虹先生画集》,此件《匡庐白云图》亦收录是册之中。《画集》前言云,为弥补此次展览时间短促的遗憾,满足人们欣赏黄宾虹艺术之渴望,故将参展作品辑录成册,以飨广大画艺同好,而此件《匡庐白云图》亦可谓40年代初期黄宾虹山水画之代表作。

追求“内美”的黄宾虹

  黄宾虹 舟行寄兴  立轴 设色纸本  99×41 cm  癸巳(1953年)作

    钤 印:朴居士、黄质私印、片石居

    题 识:歙浦合丰渐二水,下为新安江。舟行写此寄兴。黄宾虹,癸巳。

    说明:张春和旧藏。张春和广结天下名仕,中国嘉德2015秋拍大观专场Lots1221-1227为张春和旧藏。谢稚柳、陈佩秋《竹树红鸟》为“张春和同志”上款,成交价356.5万、于非闇《月季花》成交价414万、此外刘继卣、黄宾虹、董寿平、启功、郭沫若等均获得佳绩。

追求“内美”的黄宾虹

  ▲中国嘉德 2015 年秋拍 大观张春和上款谢稚柳、陈佩秋《竹树红鸟》成交价 356.5 万元

  癸巳(1953)年,宾翁目疾初愈。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虽视力受影响,黄宾虹仍作画不辍,画风一新。《高阁清话》、《深山古道》等均创作于1953年。黄宾虹七十五岁时曾写过《说蝶》一文,文章以蝶之蜕化比喻画学之成就,其中讲到从理法中脱化出来如蚕之破茧成蝶:“学由人力,妙合天工,入乎理法之中,超乎迹象之外,游行掉臂,潇洒自如,犹蝶之蜕化,栩栩欲仙之时期也。”九十岁的黄宾虹,无疑已经达到了这般境界。又“北宋人画,积千百遍而成,虚实兼到,故能浑厚华兹,一变唐人刻划之习。” 观之整个画面气韵贯通,笔墨苍润,极耐推敲。画中树木、山石先用淡墨勾染,中锋出笔,柔韧刚劲,显示出画家坚深的书法功底,线条之间施加形态各异的苔点,使色墨融于波磔的点线之中。山石、树木局部以赭石提亮,呈现出“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的效果。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