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儒风商道 >儒商动态

走进百年济柴——从“中国制造”跨步到“中国创造”

2019-06-13 10:47:00  作者:  来源:齐鲁壹点

  6月12日,位于长清的中国石油集团旗下的济柴动力有限公司举行了开放日活动,邀请了包括齐鲁晚报在内的多家媒体走进济柴公司参观,并带领媒体记者参观了济柴的展厅、厂房设备及生产线。

  济柴是中石油下属唯一的动力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企业,是中国唯一获得大功率发动机金牌产品的动力装备企业,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机械工业500强”。可有着诸多荣誉的济柴却曾陷入低谷,2011年,济柴受内外部诸多因素叠加影响,陷入连续亏损,进入低谷期。然而2017年,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济柴逐渐实现扭亏任务并完成高质量发展。

  通过开放日,记者讲实地探访济柴是如何从“中国制造“跨步到”中国创造“,实现新生。

  攻克技术难关,实现拳头产品自主研发 

  从1920年前身华丰机器厂的创办,到到1956年济柴发电机组登上海拔3700米的高原,为西藏地区点亮了第一盏电灯,再到1965年研制成功12V190柴油机,填补了我国石油钻探动力空白。济柴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也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济柴已打造形成以发动机、压缩机为主导,多业务板块柴的动力装备产品家族。

  在济柴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济柴的总装分厂参观了175缸径发动机。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发动机方面,济柴已开发出140、175、190、260、320五大缸径系列产品,其中175缸径发动机是济柴的拳头产品,“四台175发动机作为主动力,可以带动作业钻机,一台140发动机,作为辅助发电动力,可以提供井场生活用电。这是钻井用电动钻机基本配置。”济柴党群工作处副处长李过程介绍到。

  但像华为一样,175缸径发动机也应用了很多进口零部件,为了不受制于人,也为了降低产品成本,早在多年前济柴就已经进行技术攻关,对175零部件进行了国产化。从各类发动机重要件的国产替代,到国产化共轨系统的研发成功,济柴通过努力探索使发动机性能得到不断完善,不断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制造+服务”转型,为济柴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济柴在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还在积极以“制造+服务”的工作模式,探索服务转型。济柴党委副书记王彦玲表示,早在2012年,济柴就顺应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由“传统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大力推动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在提供优质动力设备的同时,提供动力总包、动力维保、配件共享等多种服务模式达到用户“省心、省时、省力、省事、省人“的目标。

  客户服务、差异化总包、远程监控,这些工作思路与方向,给济柴的转型发展和动能转换,注入了满满的动力与活力。

  最后济柴党委副书记王彦玲表示,希望通过“开发日”的活动,能够让外界人士体会到济柴在服务转型、产品研发、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编辑:李晓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