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儒风商道 >新儒商

谭旭光:从潍柴到重汽,他和国企改革杠上了

2019-05-08 15:04: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编者按 

  心无旁骛攻主业,他的“血液中流着发动机的柴油”。

  改革步伐永不停,他把改革的基因注入潍柴和中国重汽。

  他是谭旭光,个性鲜明、敢拼敢闯、斗志昂扬的传奇企业家,勇于担当、改革创新的知名“帅才”。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潍柴,对话当事人、采访见证者,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实实在在的国企改革者。

  1998年,老国企潍柴经营陷入危局,谭旭光掌舵后进行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尔后起死回生。21年来,谭旭光说他的“血液中流着发动机的柴油”,心无旁骛攻主业,他把改革的基因注入潍柴。而今,潍柴的改革基因又在向中国重汽转移。

  清醒 

  掌舵中国重汽 

  不改革死路一条 

  4月15日,刚从日本出差回来的谭旭光,在中国重汽连续开了四个会。他重申,中国重汽首要的任务就是改革。再不抓紧时间,重汽2-3年就会全军覆没。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重汽存在的问题,“肝病有脂肪肝、肝硬化、肝癌三个阶段,我们现在就属于重度脂肪肝阶段,即将要转向肝硬化,迅速扭转还是有可能的。”

  4月16日,在潍柴科技展馆内,谭旭光回答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有关人事改革的提问时,用“不改革死路一条”概括了问题的严重性。

  去年9月1日,谭旭光正式被任命为中国重汽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有人将这称为“背叛者”荣归。谭旭光回到重汽,像是一条鲨鱼混进了沙丁鱼群,迅速搅起了改革的浪潮。

  2月10日,中国重汽集团举行新聘干部专题党课暨2019年绩效合约签字仪式。会上,谭旭光对重汽动了“人事改革第一刀”。64名主要领导干部经过公开竞聘正式上岗,这次公开竞聘和调整涉及279人次,是中国重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后,中国重汽“正部级”职务数从143个减为95个,减少了1/3、共计48个。“改革非常成功,第一轮改革全面完成,中层干部竞聘公开透明。”他说。

  重新掌舵“老东家”,谭旭光对中国重汽抱有的期望值也很高。中国重汽近两年的净利润在9亿元左右,谭旭光在上任讲话中定下了利润的“小目标”,要实现利润100亿元。

  中国重汽今年一季度的表现颇为不俗。公告显示,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亿元至3.29亿元,同比增长50%至70%。

  魄力 

  让潍柴起死回生 

  亏损国企一路狂奔 

  谭旭光作为改革的拓荒者,二十多年前就率先带领潍柴完成了国企市场化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先行者和成功典范之一。市场导向、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务实担当、永争第一……这些都是谭旭光21年来给一家亏损的国企打上的标签。带有这些基因的潍柴,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路上一路狂奔。

  1998年6月19日,从37岁的谭旭光掌舵潍柴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和“国企改革”杠上了。1992年,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迈入深水区,但潍柴始终没有迈入市场的大门。1998年恰逢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潍柴账面亏损3亿元,负债3.6亿元,账面上只有8万元,1.36万名职工已经6个月没有发出工资。

  经过调研后谭旭光发现,当时潍柴直属单位53个,总共1.36万人,其中一线生产工人仅3656人,仅仅是总人数的零头。一个不过300人的专业工厂,管理人员就多达四五十人。“1个人的活3个人干,3个人的饭5个人吃”。此外,这个巨额亏损的企业,接待费用却高达550万元。

  谭旭光首先启动了“三定”改革(定岗、定编、定员),将精简机构、裁撤冗员作为改革的第一步。3年间,潍柴在岗职工总数由1.36万人减至8000人,减幅达41%。随后,潍柴脱离险境。

  “谭总很有魄力,只要说出来一定做到。他当时说要把工资发出来,没有多少人信他,但是,他还真把工人的工资给发出来了。”今年54岁的王世杰1985年进入潍柴工作,现在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装备技术服务公司模具钳工、首席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泰山产业领军人物,他经历了当时的困难期。

  王世杰不知道的是,当时潍柴处在破产边缘,银行都不愿意放款。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谭旭光一整天堵在银行门口等行长,费尽口舌才贷款1000万元,让员工恢复信心。

  去年,潍柴实现营收2360亿元,近20年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5%,利润为139亿元。

  疯狂 

  对发动机像疯子 

  他总爱给人泼冷水 

  谭旭光改革者的作风,表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

  谭旭光在中国重汽的讲话一经网络曝光便广受关注,潍柴员工说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他的讲话和做事风格一直都是这样,谈问题做事情很务实。

  潍柴动力发动机研究院机械开发工程师、刚刚从美国回来的孙楠楠说,麻省理工的教授在谈到潍柴时用了“Crazy”(疯狂)一词,产品的升级换代、技术的不断创新、大手笔的跨国并购……的确,“疯狂”是用来形容潍柴最合适的词汇。这个评价与谭旭光对自己的评价如出一辙,他对发动机的执着追求,也像疯子一样。

  作为一名机械开发工程师,孙楠楠参与的发动机研发有很多,成果也很多,但是谭旭光会经常给研发人员泼冷水。每隔半年,谭旭光就会邀请一家创新型企业的老总来潍柴看看,不是要看潍柴又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要“批评”,把潍柴做出的发动机批评一番,给研发人员泼泼冷水,让他们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危机意识。

  这种危机意识,谭旭光也带到了中国重汽。在成为重汽掌门人后,谭旭光在中国重汽集团召开的第十七届八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说,重汽长期缺少压力和危机感,对自身要求不严,没有时时刻刻把企业的发展、职工的真正需求放在心里。同时,也对重汽的干部提出要求,要求增强忧患意识。每一位同志,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感,都要有发展企业、造福企业的使命感。

  激情 

  一天当两天半用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在潍柴动力2号工厂,机器飞转。厂长王健介绍,当天2号工厂的生产计划一共是785台发动机,而2号工厂拥有一天生产915台发动机的最高纪录,去年一共下线了21.3万台。王健算了一笔账:不到2分钟,就有1台发动机下线。

  精力旺盛、富有激情的谭旭光,给潍柴带来了一种特殊文化。

  在潍柴车间里,随处可见的三个标语:“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一天当两天半用”“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这三句话也是谭旭光经常挂在嘴边的。

  “一天当两天半用”,讲的是潍柴的效率文化,并不是要不停地加班,而是要提高效率。“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讲的是潍柴的激情文化,大家都要有目标,都要去争第一。从前常说“责任、沟通、包容”,近年来常提“一天当两天半用”“不争第一就是在混”,潍柴的企业文化一脉传承,职工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

  2016年5月,一次会议给孙楠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会议开到下午1点多,我们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了。”会议结束后,谭旭光接着去赶飞机,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当时我就在想,谭总的精神和能量怎么会这么大。”

编辑:李晓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