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孔子基金会 >普及应用 >活动资讯

“包容”与“开放” 书写新时代的中华文化

2017-11-15 13:52:00  作者: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

  盛世盛会之秋,亦是文化金秋。11月11日,2017年度文化中国讲坛·秋季讲座“中西之间——多维视角下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北京举办,这也是该主题在本年度春季讲座之后的秋季篇章,从华枝春满,到春华秋实,中西之间文化交流的步伐从未间断。
  本届讲坛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北京横山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横山精舍、稽山书院协办。著名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钱乘旦教授、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沈卫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索罗宁教授做主题讲座,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及多位艺术家惠临。

  《太极琴侠》勾勒意蕴,《万马奔腾》气吞千里,在精彩纷呈的开场节目后,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天津市文联主席、横山书院院长陈洪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首先热烈欢迎听众们前来共襄盛举,认为文化中国讲坛历经多年发展,正是不忘初心方迎来如今的累累硕果,此刻,需要回顾也需要前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下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文化中国讲坛将为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力量,如本届主题下对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深入探讨。
  另外,陈洪教授也强调,“包容”与“开放”是中华文化的两大重要特征,我们应当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开拓更加阔远的未来。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代表历届主讲嘉宾讲话中,引用网友“双11”填词《水调歌头》的段子,将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进行了幽默的结合。
  在主题讲座环节,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考文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钱乘旦教授展开主题讲座《文明的多样性与人类共同的未来》。他提出“文明自诞生起便具有多样性”,并从希腊、罗马城邦谈起,层层推进,以至文化复兴和现代化之后各国、各地区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差异。钱教授倡导文明的共存与共荣,认为文明的多样性和相互承认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大背景下依靠自己古老文明的优势重新回归,新轴心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教授索罗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俄罗斯学者索罗宁教授在《中亚文化交流和西夏文化》讲座中认为,西夏文并非完全消亡,如现在地名额济纳就是西夏文黑水河的音译,“在居庸关的元代碑碣上还能看到西夏文”。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沈卫荣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沈卫荣则以《寻找香格里拉——中西视野中的西藏和藏传佛教》为主题,讲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西藏及藏传佛教理解的差异性。

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
  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先生在《三座山峰——登山、环保和健康运动的人生感悟和历程》主题演讲中,以自身经历为例,讲述了两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和此后静心求学攀登知识高峰的所感所想,并分享了对人生“最后三分之一”时光应有状态的感悟。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
  最为让听众们感动的是,九十五岁的叶嘉莹先生延续了自己一贯坚持的站立授课方式,主讲《<迦陵诗词稿>中非言志的隐意识之作》。迦陵妙音,清音颂世,她说到,年轻时在漂泊中时常做梦,并常梦中得句,比如:“换朱成碧馀芳尽,变海为田夙愿休。”叶先生还说,潜意识中得来的诗句醒来是续不上的,人的潜意识非常奇妙。关于“迦陵”之由来,她则笑称,这一笔名是在老师的讲台前,情急之下窃用了清代诗人陈为松的笔名。言谈之时,是鸿儒大家的学识懿范,挥洒之间,皆是对诗词的玉壶冰心,如诗如画的叶先生,永远是文化中国讲坛上最美的风景。
  据了解,文化中国讲坛发起于201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讲坛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传统,契合当代,以高端论坛、文化讲座、主题雅集等方式,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传播中华文化之菁华。叶嘉莹先生、汤一介先生、陈鼓应先生、楼宇烈先生、刘梦溪先生、范曾先生、林毅夫先生、莫言先生、汪晖先生等海内外知名学者都曾踏上讲坛,参与人数数千人,影响深远。
  从“春风化雨”到“丝路花雨”,从“梵天汉月”到“中西之间”,文化中国讲坛秉传统文化之质,扬中国文化之帜。于此,诸子百家灿若繁星,华夏文明渊源相传;于此,中西之间智慧激荡,多维视角共瞻世界未来,也由此,中外文化交流的灼灼春华与累累秋实,欣欣向荣,无远弗届。
责任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