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视野 >礼乐

深挖礼乐文明内涵 推进当代文化建设

2017-12-28 10:27:00  作者:  来源:海外网

图据网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传统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性格和精神的内核。全面准确把握礼乐文明的内涵,重构其与文化建设的新型关系,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近日,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传统礼乐文明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开题论证会。课题研究对象包括传统礼乐艺术、礼乐美学、礼乐文化、礼乐政治、礼乐化的天下观、礼乐文明的当代价值生成和实践等。“鉴于该课题对中国历史的广泛覆盖性和所涉问题的复杂性,课题组将首先以史实考辨和线索梳理为基础,恢复礼乐文明在中国历史中的本来面目,然后探讨这一文明体系如何向当代文化生成。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将以传统礼乐文明对当代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为核心,做到历史真实与现代价值的统一。”课题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刘成纪介绍。

  以美和艺术为中心 

  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礼”从个体、群体、礼器角度,或意味着行为的艺术化、审美化,或作为一种典礼艺术(仪式性的活动)而存在,或具有礼仪美术的特性。“乐”与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礼建立秩序,乐实现和谐。礼、乐两种艺术形式有着共同的内在依据和外在呈现,包含的是一种风雅精神。在中国历史中,礼乐虽然关乎传统政治,但在根本意义上却基于美和艺术。换言之,艺术构成了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核心问题,因此,礼乐研究成为中国美学和艺术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本项目将以美和艺术为中心,探讨这一文明形态的精神实质、审美架构和历史嬗变,以期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刘成纪说。

  在中国历史上,礼乐不仅是艺术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文化和政治问题。就礼乐政治而言,周公制礼作乐的直接目的就是建构国家制度,因此礼乐与国家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关联;对于当代文化建设而言,借助礼乐,可以有效把握中华文明的整体属性,为艺术价值向文化、政治等领域拓展提供思路。同时,当代人已日渐认识到,传统文化并不是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障碍和负担,而是弥足珍贵的资源财富。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礼乐文明对当代文化建设有何意义,成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刘成纪介绍,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性和重难点问题如下:

  首先是关于礼乐艺术的界定问题。现代以来,艺术研究者往往将中国传统礼乐等同于音乐,将礼乐文化等同于音乐文化,礼乐教育等同于音乐教育,导致对礼乐艺术特性的严重误读。本课题认为,完整理解礼乐应该将其视为空间性艺术(行为艺术、典礼艺术和礼仪美术)和时间性艺术(诗、乐、舞)的交会形式。唯有如此,才能准确认识礼乐艺术的整体特征。

  其次是礼乐艺术与礼乐文明的关系问题。现代艺术史学者将礼乐看作艺术,政治学者将其看作国家制度,文化学者将其视为礼乐文化,导致对同一问题的认知混乱。本课题将礼乐视为一个纵贯艺术、文化和文明的连续性概念,其具有一种以艺术为中心向文化、文明逐步放大的圈层结构。礼乐文明包括艺术在内,而艺术则构成了这种文明的核心内容。

  最后是礼乐文明的现代转换问题。礼乐中的“乐”以缓解“礼”对人性的压抑为宗旨,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被“礼”控制(以礼节乐),因此礼乐对人的制约和教化功能仍是根本。课题组认为,必须在社会价值层面回归礼乐的精神本源,即重仁和尚文;在社会建构层面回归礼乐的基本原则,即推崇秩序与和谐;在社会理想层面回归礼乐的艺术本质,即以美和艺术为人类昭示美好前景。这些价值原则在任何时代都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换言之,如何从礼乐中伸张出“正能量”并使其实现创造性转换,是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重点和难点问题。

编辑:宋睿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