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_中国孔子网

为己之学

来源:作者: 2017-08-01 16:41:00

  为提高和完善自己而学习。中国古代对学习目的的一种表述。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这是他将古今学风对比之后,得出为己与为人两种不同的结论。

  区别学者是为己还是为人的解释,并非只有儒家。《北堂书钞》引《新序》云:“齐王问墨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何如?对曰:古之学者,得一善言,以附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这里墨子认为:为己之学,学习所得到收获,为的是提高自己;而为人之学,则为学所得,为的是取悦他人。

  儒家荀子则将为己与为人,归结为君子与小人之学的区别。他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劝学》)荀子认为君子之学,是由表及里,深入身心,一言一动,都可以成为法则。这可以称之为“美其身”的“为己”之学。至于小人之学,做的是表面功夫,甚至将学问当做礼物以取悦他人,这就是“以为禽犊”的“为人”之学。荀子所做界定和墨子相近,而一褒一贬,更加清楚。

  为学之道是为己还是为人?汉人通过伏氏、桓氏有所议论。《后汉书·桓荣传》论曰:“伏氏自东西京相袭为名儒以取爵位。中兴而桓氏尤盛,自荣至典,世宗其道,父子兄弟代作帝师,受其业者皆至卿相,显乎当世。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凭誉以显物,为己者因心以会道,桓荣之累世见宗,岂其为己乎!”伏、桓两家,以世袭儒学而取得功名利禄,这应该是走向“为己”之学的反面。

  宋儒仍沿袭对为己之学的肯定。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引程氏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是儒家的传统观点;如为取悦他人,献媚当世,这种为学之道,最终会毁灭自己。《集注》对孔子这两句话的按语称:“圣贤论学者用心得失之际,其说多矣,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要者。于此明辨而日省之,则庶乎其不昧于所从矣。”这说明孔子为己之学对后世学人的指导作用。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