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_中国孔子网

方孝孺

来源:作者: 2017-11-15 15:34:00

  (1357~1402) 明初理学家。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人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文学家宋濂弟子。初为汉中教授,被蜀献王聘为世子师,名其书室曰“正学”。惠帝即位后任翰林院侍讲,旋迁侍讲学士,常与议论国事,深得信任。曾主持纂修《太祖实录》。燕王朱棣(即明成祖)兵入京师即位后,被逮下狱。因不肯为其草拟即位诏书,磔死,株连10族,死者达870余人。著有《逊志斋集》《杂诫》。

  方孝孺从学宋濂,先后凡6载,但其学得之家学者居多,基本上是宋人规模,理学宗旨。宋濂学出释、老二氏,而孝孺则认为叛道者莫过于释、老,而释氏尤甚,故极力排斥。他严辨理欲、义利,认为“养身莫先于饮食,养心莫要于礼乐,人未嘗一日舍饮食,何独礼乐而弃之?尊所贱,卑所贵,失莫甚焉!”“尚鬼之国多病,好利之国多贫。”主张尚义贱利,要人们“好义如饮食,畏利如蛇虺”(《杂诫》)。在治国之道上,他极力提倡德治、礼治,反对任刑、重威。他说:“为政有三:曰知礼,稽古,审时。”“古之治具五:政也,教也,礼也,乐也,刑罚也。今亡其四,而存其末,欲治功之逮古,其能乎哉?”又说:“治人之身,不若治其心;使人畏威,不若使人畏义。”(《杂诫》)在德性修养上,他认为“主静”就是主于“仁义”“中正”,并非是强制人的本心如木石那样僵固而不能应物,成为绝对不动的东西。他还认为,“圣功”自“小学”始,“化民”自“正家”始,并作《幼仪》20首、《宗仪》9篇,以为规范。

  方孝孺以其气节人格和理学学识为后世所重,黄宗羲称其“持守之严,刚大之气,与紫阳真相伯仲,固为有明之学祖也”(《明儒学案》卷四十三《诸儒学案》上一)。然而《四库》馆臣对其泥古太过,不随势移事变,专求六官改制定礼的治道则有微词,认为“其所设施,亦未必能致太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