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_中国孔子网

王肃

来源:作者: 2017-10-16 17:00:00

  (195~256) 三国魏经学家。字子雍,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少时曾从宋忠读《太玄》经,多有新见。魏文帝黄初年间,为散骑黄门侍郎。明帝太和三年(229)拜散骑常侍,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为当时主管文化典籍和文人学士的首脑人物。魏正始年间司马懿与曹爽斗争激烈,王肃属司马氏集团,深受司马懿倚重。

  著作 王肃一生著述甚丰,《隋书·经籍志》著录,约计20余种,190卷。除子部儒学和集部各录1种外,其余都在经部。这些著作均已散佚,清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计15种,21卷。其注经特点有三:①以孔子为旗帜,维护封建道德。解说经传以维护孔子尊严为宗旨,凡有损孔子形象的,或直接否定,或做出有利于孔子的说明,极力维护孔子的权威。在表现形式上以孔子之言为最高准则,作《圣证论》,明言以圣人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对于一切不利于封建道德的解说、言词亦皆予以辩解,以正统的封建道德作为注经的思想支柱。②追求字句、义理真谛。“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孔子家语·序》)力求字句和义理上的真实,摒弃了具有明显迷信色彩的神话传说,而取义于社会生活的现实。③维护古文学派家法。两汉今古文的壁垒十分森严,王肃站在古文经学的立场上,非难兼采今古文的郑(玄)学。他撰写的《毛诗义驳》《毛诗奏事》都是专门申述毛传本义并据以驳斥郑玄笺注的。这种维护古文学派家法的做法,亦贯穿于其他经传的解释之中。

  影响 王肃所注《尚书》《诗》《论语》《三礼》《左传》,以及经他撰定的其父王朗的著作《易传》,在晋代均列于宫学,立有博士,影响甚大,成为经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王学”,与郑(玄)派经学相并列,并在一定时期内取代了郑学。但因其涉嫌伪造经书,王肃经学的价值与历史地位后人颇有争议。近人李学勤根据河北省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儒家者言》竹简,认为一向被认为是王肃伪造的《孔子家语》和《孔丛子》并非王肃所造伪书。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