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孔子基金会 >梁漱溟研究

吴志攀在“中国的脊梁——梁漱溟展览”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5-10-24 09:58:00  作者:  来源:中国孔子网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在“中国的脊梁——梁漱溟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相聚在山东博物馆,参加“中国的脊梁——梁漱溟展览”开幕式,一起了解、认识、纪念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者,民主同盟的发起人,全国政协委员、常委,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的一生,是不断思考探索的一生,也是不断行动磨砺的一生。他立足于中国的思想文化,对东西方思想均有沉潜的比较和研究,学贯中西、会通儒佛。同时,他注重将理论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终其一身,未曾停止过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和对中国道路的探寻。
    梁漱溟先生对北京大学怀着深深的感情。1917年,梁先生应蔡元培先生邀请在北大执教,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在北大期间,梁先生教印度哲学,也讲中国哲学,写出了《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著作,对中西印三大文化进行剖析和说明,以儒家为思想旨归。北大的七年是梁先生思想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梁先生晚年回忆说:“在进入北大之后,我从蔡先生和诸同事、同学所获益处,直接间接,有形无形,说之不尽,于是得以经过自学钻研,在学识上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并开始走向成熟。我尝说过,陈独秀、胡适之、李大钊等,是因蔡先生包容于北大而得到抒发的人,而我则不是;我是为蔡先生引入北大而得到培养的一个人。”七年后的1924年,他怀着救国救民的人生志向离开北大,进行社会改造的实践。
    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也有着浓浓的眷恋。继在河南进行短暂的村治实验之后,1931年,梁先生在邹平办起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而终止。在山东邹平的七年,是他发动乡村建设运动的最主要阶段。乡村建设运动是梁先生为解决农村问题发起的实验运动,他认为:“农村没有新生命,中国也就不能有新生命。”“我们只能从农村的新生命里来求中国的新生命。”当时的他已充分认识到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农民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农村问题解决好了,中国问题才能解决好。于是他坚持民族自救的立场,身体力行,深入乡村,努力实行社会改造活动。
    梁漱溟先生出生于1893年,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我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经历了旧时代,又曾和我们同处新时代。他的一生就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缩影,个人的经历和时代的变换紧密相连。今天,我们通过观展回顾他的一生,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仿佛又看到了他在个人和民族进步上努力奋斗的身影。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继承和发扬:
    我们要学习他勤恳精思、苦心孤诣、立足中国、一以贯之的治学态度。他辛勤探索,由博返约,为我们贡献了如《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著作。这些作品是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写成的,反映了梁先生的思想脉络和心路历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值得后学们细心研读体会的论著。梁先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包含了他一生真诚的思考和求索,发人深省,启人深思。
    我们要学习他勤于调查、立足当下、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实践精神。梁先生说:“我不单纯是思想家,我是一个实践者。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我一生是拼命干的。”他以改造社会与中国为行动旨归,扎扎实实在现实中下功夫。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没有高居讲堂,脱离人民,而是克服困难,怀着“吾辈不出,如苍生何”的担当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为中国的富强、文化的自立努力奋斗,这种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们要学习他淡泊名利、胸怀宽广、坦直厚重、表里如一的人生境界。梁先生的一生非常丰富而复杂。他见人多、交游广,参与了很多政治活动,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洗礼,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亲历者、见证人。他时刻以祖国和人民为念,将个人的得失、荣辱置之度外,对人生看得宽,对自己看得淡。从他晚年接受采访的谈话即可看出,对于个人所受的挫折,他的态度非常通达。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他也非常地实事求是。
    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梁先生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也激励着在座的年轻朋友们:既要读一本小书,又要读一本大书——这本大书就是社会的书,中国与世界的现实之书;既要努力学习,也要勤于调查、勇于实践,多向人民学习,倾听他们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有的放矢,切实工作,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梁漱溟先生是19世纪的90后,他的奋斗折射出我国20世纪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奋斗历程。他在北大的七年和山东的七年,都是我国政治的黑暗时期,然而他却并未消沉,抱定改造自己和社会的宏心大愿,为探索中国道路、人生道路努力奋斗。梁先生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梁先生实践的道路走完了吗?我认为,对于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问题还在,道路还在,我们应该继续坚决地走下去。“吾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历史的意义,在于指明当下的路。我们追思前人,却又放眼未来,新世纪的画卷有待于我们的继续创造。
    在山东博物馆举办梁漱溟先生的展览,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此,我向北京大学、山东省文化厅、山东博物馆、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对出席此次活动的梁漱溟先生的家人表示真挚的感谢和慰问,对参加此次开幕式的各位嘉宾同志致以谢意。为办好展览,北京大学山东校友会、山东博物馆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北京大学台湾、香港、重庆、上海等多家校友会为展览的资料搜集提供了许多支持。在此,向你们以及为这次展览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感谢!
    谢谢大家!
                                                                                2015年10月23日

编辑:杨晓卫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