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孔子基金会 >学术委员会

儒家思想在全球化时代的作用

2007-06-09 18:09:00  作者:  来源:

今天随着科学文明和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全世界都在进行着频繁的往来和活泼的接触把世界连成一体。此外随着电子化通讯时代的到来也加速了全球化一体的趋势。

但是,各国为了自国的国益向外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或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秘密提供补贴而引起的纷争不断出现。然而不管如何横加干涉世界经济的格局还是会向平均化过度的。这就像虽然是高低起伏的水,一旦放入水池,静止后就会出现水平,世界经济的现状也是如此。

可是,像这样经济趋向平均化,文化交流趋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警惕一些问题的出现。即,宗教间的纷争,文明间的冲突,理念间的纠葛以及文化间的摩擦。宗教间的纷争并不是新出现的问题,而是很久以前就产生的令人头疼的问题。不过,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可以预想宗教间的纷争也会随之加快。并且文明间的冲突会伴随着阵痛而成为问题。此外,理念间的纠葛将会出现更多的冲突和纷争,今后会面对更多问题。还有当接触其他文化时而产生的问题中劣等文化排斥优良文化的问题,就像劣质货驱逐优质货的现象一样。比如,开放的性文化引起艾滋病的泛滥把人类引向灭亡的问题;吸毒,酗酒,吸烟,幻觉剂以及各种犯罪之类的低劣的文化如果任其发展令人类也会走向灭亡。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都在动用行政手段和警力在进行毫有妥协的斗争。或者,借助警察军人的力量虽然能够解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问题,那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根本有能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实施正确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想强调进行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是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换句话说,只有孔子,孟子的人间教育不仅能够金解决全球化时代产生的问题,而且能够实现全球化永久的和解和和平。

宗教间的纷争是无法用宗教去解决的问题;文明间的冲突或理念的纠葛,文化间的摩擦也同样不是用宗教,文明,理念和文化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不能用宗教,文明,理念或文化,而应该通过伦理道德去解决这些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的贪污腐败,各种经济犯罪的人层出不穷,这应该被看作是由于伦理道德的颓败而带来的问题。我们看一个美国的例子,由于“水门事件”致使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引咎辞职开始,困扰着美国几届总统的是“水门事件”带来的问题和每年以18%递增的美国犯罪?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够好地解决,美国的未来将没有希望,这也是美国不致力于伦理道德教育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回头看看我们韩国的问题,朴正熙虽然通过军事政变掌握了政权背上了独裁的恶名,但是由于他的清廉而扫除了贪污腐败,并且在6·25动乱以後在不毛之地上创造了汉江奇迹,这也是因为强调道德性的结果。以外的各位总统都受贪污腐败或各种丑闻等影响无法得人们的尊敬而成为问题。

单说我们韩国日本虽然经济发展和技术发达可谓世界一流,由于历代内阁的腐败连自己的国民也嘲笑他们。

再看看中国,在体制上虽然称为共产主义,但是接受了市场经济,使得经济获得了飞速的成长,我想应该归功于政治指导者的清廉。然而,自由化市场经济的问题无法根除贪污腐败,要想杜绝,在短期可以实行商殃的严罚主义而奏效,那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并不能取得长期的效果。必须认清长期的对策只能是实施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

今天中东的宗教纷争令人头疼,未来更让人感到渺茫。“以牙还牙,以眼遗眼”的标语下,阿拉伯人如果杀死一个以色列人,以色列就会杀死十个乃至一百个进行报复。但是,阿拉伯人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断地用自杀炸弹袭击以色列人。可谓是“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是把对方看成是恶魔的宗教信念而引起的,他们可能要坚持消灭对方或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斗争,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
我认为像这样宗教纷争也只有通过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才能彻底解决,虽然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但是,这也是唯一的,彻底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

儒家的道德教育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就可以用孔子的“仁”来表示。即,我认为孔夫子的“仁道哲学”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

何谓“仁实”实际上是何谓人的问题,因为”仁者人也”。孔子学说的精髓一言以蔽之,仁。

《论语》中使用”仁”字的地方有58段共105字,孔子把“仁”作为实践中的指导原理并使之贯穿于诸道德中。当然“仁”字在孔子以前就被使用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使用“仁”字了,金文中也有仁字,在《诗经》,《书经》等古经中虽然使用“仁”字,但只是把他当作“亲爱”,“慈爱”来?解,把“仁”作为一种学说的最高准则则是始于孔子。儒家经传13经中使用“仁”字的地方多达445处,其中大部分是在孔子以后使用的。

孔子的“仁”说是把自尧舜以来相传下来的先王之道归结为“仁”之道。以《论语》为中心来分析仁的意义大致可分为几个方面:“对内克己,对外爱人”。即首先是对自己而言,个人要克服自身的欲望,欲心,通过自我反省达到内心神圣,实现自觉的道德要求,进而使天与人,物与我一体化。其次是对他人而言,用爱的准则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孝顺父母,尊敬长者,爱护晚辈,进而达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伦理道德要求,实践外王之道。

《论语》中记载,”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当颜渊问及具体内容时,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裹指明了在个人修养方面,只有当自己克制了私欲,所有言行附合礼的规范时才算达到了“仁的要求”。

孔子以前所言的“仁”大致是“亲爱”或“爱人”的意思,而《论语》中写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从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家庭伦理开始,树立尊重他人,互相谦让,宽恕别人的社会伦理道德,“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普施恩惠,普渡众生,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应注意的是,此处的“仁”虽然是“爱人”。或者如韩愈所说是“博爱”的意思,但与墨子的“兼爱”思想“视人身若其身,视人家若其家”和基督教的”打你右脸时把左脸也伸出来”及“惜如惜身”的无条件的“博爱”并不完全一样。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入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即儒家所说的“仁”是讲究次序和差别的“仁爱”,故与其他宗教中主张的“博爱”或“兼爱”不尽相同,当然这里不是只热爱自己的家族而怠慢别人家族的意思,而是说要热爱一?,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只不过是讲究亲亲尊贤的等级次序而已。以上通过对自己与对他人的几个侧面分析了仁的意义。人的概念也有个体性与社会性几个方面,人在这几个方面中生存发展,所表现出来的根本原理就是一个字:仁。

所以,我认为“仁”不仅能解决全球化时代各种难题,而且还是给人类带来永远幸福的道德教育的核心。
责任编辑:刘兴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