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向世界传达了什么声音?

来源:山东头条 作者: 日期:2021-09-28

  9月27日,202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近200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将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围绕“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的主题,进行学术激辩和观点交锋。

  本次论坛下设有3个分论题:一是全球抗疫中的文化力量;二是文明多样性与世界融合发展;三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坛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汇聚专家学者、各国使节贡献文明对话智慧,他们在尼山向世界传达了什么声音?

  陈来:以“和而不同”的智慧推动文明对话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 

  陈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华文明有两三千年关于“和而不同”智慧传统。孔子以前的“和而不同”主要是强调多元性的必要性,孔子更加强调了多元之间和谐的必要性。 

  陈来表示,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要坚持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智慧,推动文明对话,坚持宣传多元价值的价值观,使世界能够避开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文化和政治的理解,使全世界逐步走向一个和平、发展、和谐的世界。

  杨慧林:文明多样性的关键落点是“和而不同”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

  杨慧林表示,文明多样性关键的落点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和而不同”,是在不同中共同前行,保持差异中共同前行,共同找到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才是文化对话最根本的意义。

  杨慧林认为,现在文化对话最重要的就是要说别人听得懂的话,讲好故事的“好”是关键词,是把故事讲好,而不是讲好的故事。

  杨朝明:爱与敬的文化底色铸就抗疫精神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在杨朝明看来,爱的情感人皆有之,具有天然原生属性。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爱被提炼为“仁”,正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人类命运本为一体,人们应该学会互爱互信。几千年来,协和万邦、天下为公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崇高追求。“中国的仁爱传递没有边界和国界,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就将自身抗疫经验分享给世界。”

  “与仁爱精神并驾齐驱的是敬畏观念,疾疫肆虐,中国表现出高度的敬畏与戒惧,更显示了中国文化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基本精神。”杨朝明说,与新冠疫情的斗争和较量艰苦卓绝,但中国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上下同心、命运与共,立于以爱与敬为质实的文化磐石,最终铸就抗疫精神。

  张志刚:人不会永远走“仇必仇到底”的道路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张志刚

  “宗教对话堪称国际宗教学界的理论前沿,且已成为全球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张志刚称,宗教对话不仅事关各宗教之间的和平相处,而且关乎各民族、国家乃至文明之间有无和平。没有宗教对话和研究,就很难实现文明对话。真正的宗教信仰不但可以,而且能够成为文明冲突的化解之道。

  张志刚认为,以儒家道德为核心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现代社会是向着“仇必和而解”的客观辩证方向发展。“人是最聪明、最有理性的动物,不会永远走‘仇必仇到底’的道路。这就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叶小文:交流借鉴还需要“文化疫苗”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

  “世界文明互鉴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文明的冲突。”叶小文说,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抵制病毒的疫苗源自自然科学,但交流借鉴还需要“文化疫苗”,达到相互信任,不能继续制造“政治病毒”。中国的基因里就是和平发展,是头和平、可亲、文明的“东方雄狮”,各国应携手推动世界共同繁荣。

  “没有病毒,国门才能正常打开。”叶小文说,疫情正威胁着全球76亿人口的生命,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共同挑战。中国可以传授应对疫情的方法和宝贵经验,这也需要全球合作和信任精神,真正为预防下一次大流行提供应对经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这类推动文明交流的活动应该多举办,但不能“自说自话”,要努力实现面对面交流。

  张伯礼:抗疫关键时刻,传统文化迸发强大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   盛家鹏 摄

  张伯礼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时说,去年以来,新冠疫情肆虐,现仍蔓延全球。人民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命运与共的精神,让中国取得战胜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张伯礼认为,往深层次思考,这也是受几千年来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潜移默化的影响,“先天下之忧而忧”等思想深入中国人骨髓,在关键时刻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成为凝聚中华儿女的情感纽带。“中国传统文化平常不显山露水,但到抗疫的关键时刻就凸显出威力,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本杰明:文明对话既能交流共同点又能交流差异

泰国驻华使馆副馆长、公使本杰明

  本杰明在发言时说,泰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文化已成为泰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两国在家庭、道德、诚信等方面的价值观有共通之处,这也反映出两国的友好关系。文明对话、交流互鉴,既能交流共同点又能交流差异,“意识到差异性的文化交流,才能创造相互理解的世界”。

  锐迪什·辛格:文化教育理念关系到国与国的关系

斐济驻华使馆参赞锐迪什·辛格

  在锐迪什·辛格看来,文化教育理念关系到人将来所处的层次、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包括处理国与国的关系。儒家文化教导爱与尊敬、和平和发展,这使得中国近8亿人口脱贫,不断开放与世界文明对话。“这都是儒家文化在现代中国的体现。”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能加深世界对中国文明的理解,各国应抛弃浮躁和偏见,深刻公正地相互“打量”。锐迪什·辛格表示,疫情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用新的方式加强沟通,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有重要作用,所以要努力通过更多民间交流让世界各地民众了解中国优秀文化。

  马丁·查尔斯:期待与中国在更多层面交流互鉴

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

  “我的国家遭遇飓风时,中国第一个给予援助。”马丁·查尔斯到访过中国许多地方,但山东给他留下了独特印象:疫情防控得力,经济活力十足,文化传统丰富悠久,“在这里感到轻松自在”。他表示将推动多米尼克的城市与济宁市缔造友好城市关系。希望疫情尽快消失,恢复正常往来,让更多外国人有机会到访中国,体验中国民众的工作生活、传统文化和人们的博爱。

  金辰坤:孔子对全世界的影响怎么歌颂都不为过

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金辰坤

  金辰坤认为,孔子对全世界的影响怎么强调、怎么歌颂都不为过,“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思想解放的时代,是新的思想萌动的时代。儒家的‘儒’,由一个‘人’和一个‘需’构成,从字面来看就是‘人的需要’,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孔子说要有仁爱,要有区别于动物的礼。”

  金辰坤表示,韩中两国可以借助儒家文化展开深入交流,走向更紧密的合作,“通过论坛形式向世界分享儒家思想文化很有意义”。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尼山向世界传达了什么声音?

来源:山东头条作者: 2021-09-28 08:13

  9月27日,202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近200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将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围绕“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的主题,进行学术激辩和观点交锋。

  本次论坛下设有3个分论题:一是全球抗疫中的文化力量;二是文明多样性与世界融合发展;三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坛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汇聚专家学者、各国使节贡献文明对话智慧,他们在尼山向世界传达了什么声音?

  陈来:以“和而不同”的智慧推动文明对话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 

  陈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华文明有两三千年关于“和而不同”智慧传统。孔子以前的“和而不同”主要是强调多元性的必要性,孔子更加强调了多元之间和谐的必要性。 

  陈来表示,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要坚持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智慧,推动文明对话,坚持宣传多元价值的价值观,使世界能够避开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文化和政治的理解,使全世界逐步走向一个和平、发展、和谐的世界。

  杨慧林:文明多样性的关键落点是“和而不同”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

  杨慧林表示,文明多样性关键的落点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和而不同”,是在不同中共同前行,保持差异中共同前行,共同找到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才是文化对话最根本的意义。

  杨慧林认为,现在文化对话最重要的就是要说别人听得懂的话,讲好故事的“好”是关键词,是把故事讲好,而不是讲好的故事。

  杨朝明:爱与敬的文化底色铸就抗疫精神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在杨朝明看来,爱的情感人皆有之,具有天然原生属性。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爱被提炼为“仁”,正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人类命运本为一体,人们应该学会互爱互信。几千年来,协和万邦、天下为公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崇高追求。“中国的仁爱传递没有边界和国界,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就将自身抗疫经验分享给世界。”

  “与仁爱精神并驾齐驱的是敬畏观念,疾疫肆虐,中国表现出高度的敬畏与戒惧,更显示了中国文化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基本精神。”杨朝明说,与新冠疫情的斗争和较量艰苦卓绝,但中国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上下同心、命运与共,立于以爱与敬为质实的文化磐石,最终铸就抗疫精神。

  张志刚:人不会永远走“仇必仇到底”的道路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张志刚

  “宗教对话堪称国际宗教学界的理论前沿,且已成为全球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张志刚称,宗教对话不仅事关各宗教之间的和平相处,而且关乎各民族、国家乃至文明之间有无和平。没有宗教对话和研究,就很难实现文明对话。真正的宗教信仰不但可以,而且能够成为文明冲突的化解之道。

  张志刚认为,以儒家道德为核心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现代社会是向着“仇必和而解”的客观辩证方向发展。“人是最聪明、最有理性的动物,不会永远走‘仇必仇到底’的道路。这就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叶小文:交流借鉴还需要“文化疫苗”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

  “世界文明互鉴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文明的冲突。”叶小文说,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抵制病毒的疫苗源自自然科学,但交流借鉴还需要“文化疫苗”,达到相互信任,不能继续制造“政治病毒”。中国的基因里就是和平发展,是头和平、可亲、文明的“东方雄狮”,各国应携手推动世界共同繁荣。

  “没有病毒,国门才能正常打开。”叶小文说,疫情正威胁着全球76亿人口的生命,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共同挑战。中国可以传授应对疫情的方法和宝贵经验,这也需要全球合作和信任精神,真正为预防下一次大流行提供应对经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这类推动文明交流的活动应该多举办,但不能“自说自话”,要努力实现面对面交流。

  张伯礼:抗疫关键时刻,传统文化迸发强大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   盛家鹏 摄

  张伯礼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时说,去年以来,新冠疫情肆虐,现仍蔓延全球。人民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命运与共的精神,让中国取得战胜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张伯礼认为,往深层次思考,这也是受几千年来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潜移默化的影响,“先天下之忧而忧”等思想深入中国人骨髓,在关键时刻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成为凝聚中华儿女的情感纽带。“中国传统文化平常不显山露水,但到抗疫的关键时刻就凸显出威力,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本杰明:文明对话既能交流共同点又能交流差异

泰国驻华使馆副馆长、公使本杰明

  本杰明在发言时说,泰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文化已成为泰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两国在家庭、道德、诚信等方面的价值观有共通之处,这也反映出两国的友好关系。文明对话、交流互鉴,既能交流共同点又能交流差异,“意识到差异性的文化交流,才能创造相互理解的世界”。

  锐迪什·辛格:文化教育理念关系到国与国的关系

斐济驻华使馆参赞锐迪什·辛格

  在锐迪什·辛格看来,文化教育理念关系到人将来所处的层次、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包括处理国与国的关系。儒家文化教导爱与尊敬、和平和发展,这使得中国近8亿人口脱贫,不断开放与世界文明对话。“这都是儒家文化在现代中国的体现。”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能加深世界对中国文明的理解,各国应抛弃浮躁和偏见,深刻公正地相互“打量”。锐迪什·辛格表示,疫情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用新的方式加强沟通,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有重要作用,所以要努力通过更多民间交流让世界各地民众了解中国优秀文化。

  马丁·查尔斯:期待与中国在更多层面交流互鉴

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

  “我的国家遭遇飓风时,中国第一个给予援助。”马丁·查尔斯到访过中国许多地方,但山东给他留下了独特印象:疫情防控得力,经济活力十足,文化传统丰富悠久,“在这里感到轻松自在”。他表示将推动多米尼克的城市与济宁市缔造友好城市关系。希望疫情尽快消失,恢复正常往来,让更多外国人有机会到访中国,体验中国民众的工作生活、传统文化和人们的博爱。

  金辰坤:孔子对全世界的影响怎么歌颂都不为过

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金辰坤

  金辰坤认为,孔子对全世界的影响怎么强调、怎么歌颂都不为过,“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思想解放的时代,是新的思想萌动的时代。儒家的‘儒’,由一个‘人’和一个‘需’构成,从字面来看就是‘人的需要’,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孔子说要有仁爱,要有区别于动物的礼。”

  金辰坤表示,韩中两国可以借助儒家文化展开深入交流,走向更紧密的合作,“通过论坛形式向世界分享儒家思想文化很有意义”。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