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与世界交流互鉴,艺术是高雅的也是生活的

来源:新黄河 作者:李睿 日期:2023-09-26

  9月26日,尼山世界艺术论坛在山东曲阜尼山大学堂举办,论坛以“文明互鉴,以艺通心”为主题,以“以艺为桥,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以艺通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进步与艺术创新”为分议题,来自海内外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孔子故里共话艺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间的关系。据了解,该论坛是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潘鲁生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尼山世界艺术论坛最大的特点就是“文明互鉴”,“艺术本身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共有的文明。”他认为,“文明互鉴”可以找到很多结合点,比如从艺术的题材、样式、风格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同时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明对话,“因此尼山世界艺术论坛的价值和意义非常深远,我们不仅要研究自己的传统文化,还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去。”

  “艺术是相通的,是一种开放的循环。”潘鲁生说,目前国外的优秀的艺术家和团体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程度并不算高,相反,国内对外国文化有着更多了解。但艺术没有具体的文字语言,艺术共通的肢体语言、声音语言、视觉语言等就是人类共有的文明。“如何把有特色的中国话语、中国艺术体系传播出去?我想通过尼山世界艺术论坛这种文明互鉴的对话,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经典艺术跟国外做一次深入交流互动,让国外越来越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对于即将首演的大型原创交响乐《尼山·雅乐》,潘鲁生很期待,他表示,传统美术可以通过典藏博物馆流传下来,但传统音乐的流失速度非常快,“我们是礼乐文明,周礼中就有很好的乐谱,但经过千百年时间,很多地方的雅乐都失传了,需要发掘整理,发扬光大。”潘鲁生认为,中国年轻的一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很高,就像受欢迎的汉服一样,年轻人对雅乐也会很有认同感,“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来的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或者其他艺术样式和文明符号,都应该发扬光大。”

  几十年来,潘鲁生一直致力于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分支,这种文化也流淌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民间艺术是从老百姓的生活中介入的,代表我们崇尚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比如他追求发家致富的时候会想到关公,孩子升学的时候要去拜拜孔子。可以说,民间文化里有着很深邃的中华传统方方面面的集合体。”潘鲁生说,民间信俗就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对先师孔子精神上的崇敬,就是在生活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艺术是高雅的,艺术也是生活的。”潘鲁生说,文化和艺术不仅仅是高雅和象牙塔,它也有最普通的百姓生活,“我们现在主张文化和艺术的人民性,如果能从老百姓身上去发掘更多需求,会找到更多的艺术样式能让他们看得懂、更容易接受,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朴素的一面展现出来,传播开来。”潘鲁生表示,各个国家都有经典的文化和艺术,其中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是很重要一部分内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每年都会参加很多国际上的博览会,在世界各地进行交流,会发现大家都有共同的语言,为什么?因为人们对文化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致的,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性。”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潘鲁生:与世界交流互鉴,艺术是高雅的也是生活的

来源:新黄河作者:李睿 2023-09-26 17:20

  9月26日,尼山世界艺术论坛在山东曲阜尼山大学堂举办,论坛以“文明互鉴,以艺通心”为主题,以“以艺为桥,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以艺通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进步与艺术创新”为分议题,来自海内外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孔子故里共话艺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间的关系。据了解,该论坛是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潘鲁生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尼山世界艺术论坛最大的特点就是“文明互鉴”,“艺术本身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共有的文明。”他认为,“文明互鉴”可以找到很多结合点,比如从艺术的题材、样式、风格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同时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明对话,“因此尼山世界艺术论坛的价值和意义非常深远,我们不仅要研究自己的传统文化,还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去。”

  “艺术是相通的,是一种开放的循环。”潘鲁生说,目前国外的优秀的艺术家和团体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程度并不算高,相反,国内对外国文化有着更多了解。但艺术没有具体的文字语言,艺术共通的肢体语言、声音语言、视觉语言等就是人类共有的文明。“如何把有特色的中国话语、中国艺术体系传播出去?我想通过尼山世界艺术论坛这种文明互鉴的对话,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经典艺术跟国外做一次深入交流互动,让国外越来越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对于即将首演的大型原创交响乐《尼山·雅乐》,潘鲁生很期待,他表示,传统美术可以通过典藏博物馆流传下来,但传统音乐的流失速度非常快,“我们是礼乐文明,周礼中就有很好的乐谱,但经过千百年时间,很多地方的雅乐都失传了,需要发掘整理,发扬光大。”潘鲁生认为,中国年轻的一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很高,就像受欢迎的汉服一样,年轻人对雅乐也会很有认同感,“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来的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或者其他艺术样式和文明符号,都应该发扬光大。”

  几十年来,潘鲁生一直致力于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分支,这种文化也流淌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民间艺术是从老百姓的生活中介入的,代表我们崇尚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比如他追求发家致富的时候会想到关公,孩子升学的时候要去拜拜孔子。可以说,民间文化里有着很深邃的中华传统方方面面的集合体。”潘鲁生说,民间信俗就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对先师孔子精神上的崇敬,就是在生活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艺术是高雅的,艺术也是生活的。”潘鲁生说,文化和艺术不仅仅是高雅和象牙塔,它也有最普通的百姓生活,“我们现在主张文化和艺术的人民性,如果能从老百姓身上去发掘更多需求,会找到更多的艺术样式能让他们看得懂、更容易接受,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朴素的一面展现出来,传播开来。”潘鲁生表示,各个国家都有经典的文化和艺术,其中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是很重要一部分内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每年都会参加很多国际上的博览会,在世界各地进行交流,会发现大家都有共同的语言,为什么?因为人们对文化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致的,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性。”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