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_中国孔子网

尊德性道问学

来源:作者: 2017-08-21 17:02:00

  恭敬奉持天赋的善性,并加强修养,努力学习,保持和发扬这种善性。《中庸》中关于伦理修养的命题。《中庸》说:“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朱熹认为“此五句,大小相资,首尾相应,圣贤所示人德之方,莫详于此”,强调其方法论上的重要性。按朱注,“尊”是“恭敬奉持”的意思。“道”是由的意思。“温”,时习的意思。“敦”,加厚的意思。“德性”,人所受于天之正理。“尊德性”是极乎道体之大,“道问学”是尽乎道体之细。前者是存心事,后者是致知事。二者为修养身心之大端,是五句的纲领。又说五句上截是大纲功夫。下截是细密功夫。上截是德性功夫,下截是学问功夫。只有“尊德性”,才能“致广大、极高明、温故、敦厚”,只有“道问学”,才能“尽精微、道中庸、知新、崇礼”,二者密不可分。总体上说,可归结为“尊德性而道问学”一句。对这个命题,宋明以来许多学者都加以讨论。它成为朱熹和陆九渊学术思想的分歧点之一。陆氏偏重于“尊德性”,所以要“先立乎其大”;朱熹虽也重视德性修养,但功夫讲得较少,而在“道问学”方面讲得较多,功夫更加缜密。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