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水仙子·寻梅

来源:作者:元 乔吉 2007-07-17 09:38

冬前冬后几村庄,

溪北溪南两履霜,

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

笛凄春断肠。

淡月昏黄。


【品评】



  梅花是高洁的象征,古人踏雪寻梅,意味着对高尚品格的追求。此曲入三句,即从 “ 寻 ” 字落笔。 “ 冬前冬后 ” ,写寻找时间之长, “ 几村庄 ” 写寻找地域之广。 “ 溪南溪北 ” 与 “ 树头树底 ” 两句则写从山下找到山上。作者极写寻梅之艰,正表明爱梅之心切。 “ 冷风来何处香 ” 两句,是意外地发现了梅。

  先写嗅到梅的香气,后写看到梅的姿容,配合着 “ 何处 ” 、 “ 忽相逢 ” 的点染,层次分明地表现出寻梅时从犹豫到惊喜的神态。最后三句,化用三个典故曲折表达寻见梅后的心情。 “ 酒醒寒惊梦 ” ,是写所见梅花的美。据《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过罗浮山,遇一白衣女子,对饮甚欢。酒醒后发觉自已躺在白梅树下。承上文 “ 缟袂绡裳 ” ,诗人在美丽的白梅面前,觉得自已也象赵师雄那样醉心惬意。不过中间着一 “ 寒 ” 字,便透露去一丝怅惘。 “ 笛凄声断肠 ” ,则承 “ 寒 ” 字落墨。李白曾有诗 “ 黄鹤楼前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诗人也想到春景不能常驻,梅花不能常开,理想不能常在,美好的事物终将失去,因而在获梅时既是欣喜,又有伤悲。 “ 淡月昏黄 ” ,用林逋 “ 暗香浮动月黄昏 ”的诗意,既交待寻梅的时间,又传出寻梅者寂寞的心绪。此曲环绕着寻梅写情绪的变化,从寻梅的殷切,遇梅的喜悦,到赏梅时的忽感失落,细致入微,含蓄有味。

编辑:王承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