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需要深...
我们现在思考政商关系,思考社会治理问题,是对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说到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游于艺”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深才能叶茂,深入才能浅出。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只有深入剖析中国历史上各思想流派的基本观点、演进脉络、表现形式和历史影响,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才能给予中华...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天思考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发展,无疑需要关注以上两个方面。从逻辑上看,创新和传承总是相互关联:任何文化创新都不能从无开始,而需要以...
作为儒家四书之一,《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实际上,该篇很可能本来不是一篇,而是西汉时期《礼记》编者根据子思原作加上相关内容编辑而成。朱熹称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自上古圣...
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 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大一统”思想即倡导、推崇和重视国家统一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可以追溯到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大一统”观念对于中国发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并为中华民...
在人们心目中,孔子似乎是循规蹈矩、严肃的老学究,其实这是一种刻板印象。读读主要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以及其他一些关于孔子言行的文本,就会发现孔子并不呆板拘泥,相反他在思想与行为方式上很是权变灵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由泰山的历史文化地位所决定,每每谈到泰山,我们就不禁生发附随一种仰望的态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第一次登临泰山,就被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深深震撼。后来在《齐鲁学刊》编辑一篇泰山研究的文章时,我还建议文...
说到“无为”这个词,人们首先会想到老子,认为它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似乎与孔子没有什么瓜葛。其实,在孔子学说中,“无为”同样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也是一个极重要的概念。只是在孔子心目中,能够做到“无为”非...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能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而且能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
因为“清华简”中的《保训》篇系“周文王遗言”,而且其中涉及儒家所倡言的“中”道,格外引人瞩目。事实上,孔子“从周”(《论语·八佾》)、“宪章文武”(《孔子家语·本姓解》《礼记·中庸》),春秋末年以...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牛,代表着勤勤恳恳、吃苦耐劳,意味着扎扎实实、坚韧不拔,象征着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人类命运”及其“共同体”是非常复杂的课题。人的类存在、类本质是什么?人自身怎么定位?如何分析人类不同的“共同体”与“非共同体”的存在状况?人之同类中不同种族、民族、语言、性别、宗教、文化、时代、...
这些年来,儒学界很流行“经典诠释”,意在“尊经求道”。有一个成语,叫“离经叛道”,似乎“离经”就是“叛道”。其实不然,“离经”未必就是“叛道”。
明正德十六年至嘉靖六年(1521—1527),王阳明居住在越城生活讲学,在这六年中,没有任官的行政事务,没有平定叛乱的戎马征战,是阳明一生中最为难得的一段从容学问的时期,他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
德治法治并重是我国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特征。德治以价值认同感染人心,法治以强制规范整饬秩序。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撑。
中国文化中的民生观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中国社会的政策主张和施政方略。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是富民裕民利民的经济主张,二是教民化民的教育思想,三是民为政本、执政为民的重民思想。这些思想相互联系,一起构...
顾颉刚先生当之无愧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巨人。以往我们在谈及先生时,往往津津乐道他开拓的一大片学术园地和他在史学研究领域的功业。虽然在顾先生自己的著述中,我们多能看到他对祖母、祖父,童年、青年生活的...
在孟子看来,社会是在“一治一乱”中循环向前发展的,这是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他历史世界的外在表现;从“治”到“乱”演变规律提炼的背后,是他对中华圣王世界思想的总结、概括与提升,传承与发展着中华圣...
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
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道德经》中就讲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界不仅仅是无私的,更是无情的。无论人类有多努力,在艺术、建筑、文化等方面投入多少精力和金钱,时间总是最后的赢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伦理道德教育。《大学》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论语》中记载,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国古圣先贤在体悟“道”的基础上,把人的“德...
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中国传统哲学主张群我和谐、人我和谐,并提出了一整套规范人与人之间亲爱友善关系的伦理道德体系。
上古时代,朴素的自然哲学观念是礼乐生成与运行的理论基础,“气”是其核心概念。
如何写出有“中国气派”的哲学史来,是建构“中国哲学史”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内在关系,亟待解决。在当代的中国哲学史家中,郭齐勇先生可能是对此最具自觉意识者。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是古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儒家学派辉煌发展的产物,曾经涵养了大批的儒家精英。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学术中心、教育中心及儒...
在一个文化自信的时代,人们热衷于谈论中国文化的当代形式。热闹的形式似乎很多,也都很需要,但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家”呢?没有人能否认“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核心地位,这是由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决定...
“要治天下事,须读古人书”。4月23日,全国政协启动委员读书活动,用手机微信的方式创建了十多个“读书群”,其中有一个是“国学读书群”,我是该群的群主。按照全国政协的安排,委员读书活动分阶段进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无论从哪个角度...
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之所以认为这是一个重要命题,是考虑到以下几重因素:1、“中华文化”的概念在十八大以来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
学术研究的前提是把握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避免盲目性,陷入为研究而研究的迷途。《仪礼》区别于其他典籍的最大特点是鲜明的践履性,因此,正确认识《仪礼》在成书与研究过程中的两次“转换”,是我们复原研究的逻...
我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九个强省突破”。12月8日,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员涂可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文化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就要坚定文...
在西方,古希腊以“爱智”为“哲学”的精神特色,这对后来的西方文化起到了相当大的塑造作用。古代中国哲学不是以“爱智”为特色的,有些学者主张以“成德”或“明德”为中国哲学的特色,以与爱智形成对比,这些...
董仲舒通过对《春秋》“微言大义”释读,为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形上基础。
“中国文化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一概念涵盖了中华民族文化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族群的不同的、差异性的内容与特征,也涵盖了能够得到不断延续的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同时还表达了现代语...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代表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鲁国古城遗址群落所在的曲阜城区,是中华始祖纪念地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曲阜自南庚、奄国建都以来,建城3600余年,历经周、汉时期的鲁城,宋代的仙源县城,到明代的古城...
儒家的生命学问,是对人类自身生命本质的反思之学,是人的使命之学,它表现为对人类的一种不可遏制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孔子对人类的自觉,对士的自觉,对儒的自觉,都体现了他的这种强烈情怀。孔子既关注个人自我...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从公元四世纪开始,中国北方陷入激烈的动荡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割据独立,一百三十五年间,先后建起了十五个少数民族政权,强大的鲜卑族更统一北方一百多年。但是汉族统...
孔子教书,最后是“成之以文德”。那么,什么叫“成之以文德”?《孔子家语·王言解》记载孔子说:“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
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后,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也表现在饮食文化之中。儒家注重卫生适时、强调健康养生的饮食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智...
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观都是为适应社会需要而构建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虞舜倡导的“五教”,推行至春秋时期仍为人们所认可。时代与社会发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