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安乐哲:“让中国哲学说自己的话”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哲学存在诸多误解,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西方汉学家和哲学家的注意,他们致力于纠正这样的不对等,在哲学层面更好地理解阐释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美国汉学家安乐哲(Roger T. Ames)便...

日期:2024-03-18

逄锐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和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全球价值观,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一重要理念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平、和谐、合作”...

日期:2024-03-17

陈晓霞: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备受华夏儿女尊崇的是流传千载的孔孟之道。孟子以弘扬孔子之道为己任,其思想不仅丰富发展了儒家文化,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和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

日期:2024-03-15

舒大刚:全面恢复经学教育,真正落实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我们都知道,每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经典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家园和力量源泉。中华最早期的经典就是儒家经典,这是中华文化的根、魂、源,在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巨大。对经典进行研究阐释...

日期:2024-03-15

钮则圳:孟荀哲学中的“规矩”譬喻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不仅是中国古代工匠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圣先贤哲学讨论时常用的譬喻。然而,正如《淮南子·齐俗训》所言:“若夫规矩钩绳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规和矩本来只是校正圆形与...

日期:2024-03-14

王学典:加强中医药国际传播 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障碍和困境。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

日期:2024-03-07

黄显中:做正确义利观的自觉践行者

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继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义利观,做正...

日期:2024-03-07

张西平:中国学研究需要怎样的学术批评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2023年11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中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

日期:2024-03-07

臧峰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有力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日期:2024-03-04

杨朝明:深耕文化沃土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杨朝明今年62岁,曾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日期:2024-03-03

黄玉顺:近十年来儒学研究的客观评估

今天的座谈会,主题是“近十年来儒学研究趋势的回顾与前瞻”。这看起来时间跨度不长,其实是一个大题目,因为:它涉及的是儒学研究的一种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如果不能说是“时代性”的,也是“历史时段性”的,...

日期:2024-03-03

王中江: “自我” 与 “他者” : 儒家关系伦理的多重图像

认识历史深厚、谱系广大的儒家学说,需要我们采取非线性和复杂性思维,需要我们在认知它的一个维度时,不能忘记它的其他维度;在看到它的一种叙事和论说时,不能忽略它的另外叙事和论说。一种对儒家的归结说,儒家建立...

日期:2024-02-29

刘剑: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周易》中的君子之道

《周易》作为先秦“六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典,其内容广博浩瀚、絜静精微,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贲·彖传》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

日期:2024-03-02

陈来:程颢为何说“‘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宋明理学”这个概念,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比较有确定性的名称,可是这个名称要细究起来也不能说是完完全全的科学,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因为宋明理学诞生在北宋,可是一直延续到清代,因此如果按照这段历史来讲理...

日期:2024-02-29

吴飞:知几与稽疑——略论易学的命运观及其性命论意义

《易》本卜筮之书,为什么成为中国形而上学最核心的文本和源头?这是理解中国哲学传统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在中国的巫史传统中,卜筮是极为重要的方面,而《周易》正是对先秦卜筮传统的系统总结和提升。

日期:2024-02-27

蔡方鹿:巴蜀哲学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哲学史专家钟肇鹏说:“广义的蜀学,其内涵和外延均相当于巴蜀文化。狭义的‘蜀学’就是指巴蜀人士的著作及论述巴蜀文化的著作,总称巴蜀文献。弘扬蜀学首先要加强对巴蜀文献的整理,宣扬蜀学,弘扬中华文化。”...

日期:2024-02-21

张新科:《史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化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博大的内容、独特的思想和深邃的精神,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日期:2024-02-21

孔丽:孔子奠家风根基

孔子被后人尊为“先师”“至圣”,他本人却说“吾少也贱”,不敢自称“圣与仁”。孔子为何这样说呢?他是怎样成为“师”与“圣”的呢?这要从孔子的家世和一生来说。

日期:2024-02-20

陈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九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第三个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

日期:2024-02-18

刘强:我所理解的孔子、《论语》和儒学

之所以说“重新发现”,是因为耳熟能详,自以为不用发现——我们都自以为认识了孔子,看清了孔子,理解了孔子。其实,哪怕天天读《论语》的人,也有可能完全不认识孔子,不知孔子是谁。

日期:2024-02-11

梁涛:再论性恶心善说

摘要:徐复观晚年曾提出荀子是性恶心善说,但未做论证,从《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卷》等徐先生的代表作来看,他是明确反对称荀子为心善的。郭沫若认为荀子主张心善,但又认为心善与性恶是矛盾的,其观点可概括为:...

日期:2024-02-06

方朝晖:孔夫子与柏拉图为何都注重“德性”?

在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孔子与柏拉图都将“德性”视为人生要旨。孔子倡导“志于道,据于德”,柏拉图认为公民应具备“四大美德”,二人可谓心意相通,更印证了孔子名言——“德不孤,必有邻”。

日期:2024-02-01

刘为民:书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社科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鲜明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系统阐述了“七个着力”的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

日期:2024-01-29

翟奎凤:论杨简、陆九渊对《大学》的批判与肯定

南宋杨简认为《大学》非圣人所作,在思想义理上有支离、割裂之瑕疵,有害于道体之浑全。对于“三纲领”,他认为“明德”即是“至善”,“止于”二字加在“至善”前是累赘,而“止、定、静、安、虑、得”之前后次...

日期:2024-01-26

江林昌:中国古典学迎来黄金时代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上,有两次深刻的大变革。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代,第二次是新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变革,造就了中国文化第一次大高峰,并有了中国古典学的大繁荣。新时代的大变革,则迎来了中华民族...

日期:2024-01-25

黄玉顺:“太极”观念的当代哲学省思——《周敦颐太极图讲记》读后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太极”范畴是一个宇宙论概念,而朱熹《太极图解》的“太极”范畴是一个本体论概念。“太极”这个词语来自《易传》,虽然也是宇宙论概念,却不同于周敦颐的宇宙论。但无论是本体论还是宇宙...

日期:2024-01-25

颜炳罡:“儒家五圣”丛书是旧谱系新诠释

2023年11月23日,“儒家五圣”丛书新书发布会在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举行。为深入挖掘整理、研究阐发儒家文化资源,推进儒家思想研究传播,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办公室联合齐鲁书社,约请著名儒学研究专家杨朝明...

日期:2024-01-23

郭齐勇:今天我们为何要读四书

四书五经是我国最重要的经典。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汇集于或者说来自四书五经。学好四书是走进五经的门径、阶梯。

日期:2024-01-22

刘余莉:“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国语·周语下》。意思是说,为善如登山那样艰难,造恶如山崩那样迅速坠落。这一典故的背景是在东周末年,王子朝叛乱,周敬王被逐出都城,逃到成周(今河南洛阳东北)。诸位流亡大臣...

日期:2024-01-16

刘续兵:文化“两创”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

日期:2024-01-11

陈来:世界意义的儒家

2013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海上儒林——《何谓普世?谁之价值?》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当代儒家学者上海论坛”召开。会上,专家学者就《何谓普世?谁之价值?》进行了讨论,更深入到该...

日期:2024-01-11

丁四新:郭店儒家竹书思想新论——以孔子为中心

在《尊德义》篇中,孔子提出了“尊德明伦”的道德主义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在《六德》篇中,孔子提出了六位说和三大法说,系统地总结和建构了中国古代的位分伦理学说。在《成之闻之》篇中,孔子提出了求己反本的修...

日期:2024-01-11

温海明:荀子心“合”物论发微

关于荀子认识论的研究,学者通常都从主观和客观分别对待出发,认为荀子力图使主观“符合”客观,以期求得全面正确的认识。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看法可以说符合常识的理解,但却没有切近荀子的本意。荀子的认识论是...

日期:2024-01-10

郑开:试论《中庸》的“诚”

内容提要:“诚”的概念是《中庸》(特别是下半部分)讨论的核心问题。《中庸》里的“诚”显示出了深邃复杂的意义结构,包含了真实感、真切的精神体验和特殊的精神知觉状态等层面的意义。同时,抽象深刻的“诚”...

日期:2024-01-10

郭晓东:论经学与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

提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多少意味着我们现有知识体系的中国特色不够鲜明。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现代学术的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源之于西方,不论社会科学,还是人文学科。就中国哲学这一学科而论,在其诞生...

日期:2024-01-10

许家星:经典诠释视域下儒学普遍意义之抉发与精神性人文主义之建构——以杜维明先生《〈中庸〉洞见》为中心

杜维明的《〈中庸〉洞见》通过对儒家经典哲学意蕴的深刻抉发,阐发了儒学的普遍意义和当代价值,建构起其独特的精神性人文主义,具有多重学术价值和方法论启示意义。《〈中庸〉洞见》把经典文本、哲学诠释、体系...

日期:2024-01-10

叶小文: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要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赓续文脉 明体达用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

日期:2024-01-09

王燚:西周礼乐美学的演进

有周一代,礼乐不断被建构和完善,朝野上下呈现出一派文质彬彬与颂声洋洋的景象。周人对待礼乐,一方面继承前代之遗风,另一方面也创构了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此期,礼乐被重新规定,不仅成为美和艺术的象征,还...

日期:2024-01-09

许春华:“里仁为美”:孔子居处观的哲学意义

居处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对于《论语》中孔子与孔门弟子来说,居处不仅是日常生活所需,也是君子品质的体现,是“仁”之展开与实践,是儒家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这种居处观由此成为孔子仁学思想的一个...

日期:2024-01-08

孔德立:管仲之仁与诸夏之礼 ——从春秋霸政看孔子仁学的来源

“仁”作为儒学的核心价值,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孟子引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以行仁作为人道的必然选择。董仲舒强调,“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春...

日期:2024-01-06

杨朝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

日期:2024-01-05

朱康有:在研学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区别于传统的大众游学,今天从教育角度提出的“研学”具有定向化、专业化甚至个性化的特色。研学,与处于静态的、定期的由专门机构、单位培训,按照特定知识体系达成目标不同,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的形式拓展;...

日期:2024-01-02

王杰:正人先正己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律观

自律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两千多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先哲们围绕着自律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阐发,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一个人要自律,必须心中有主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自律对于领导干部尤其重要...

日期:2024-01-02

王慧 王凌晓:“后圣”荀子与“隆礼重法”

 日前,国内首个专门用于古籍处理与研究的智能工具——“荀子”古籍大语言模型研发成功。这一智能工具是包含《四库全书》在内的古籍文献超20亿字大型语料库,具备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翻译、自动标引等功能。

日期:2024-01-02

黄玉顺:论儒学的“进步”与“自由”观念 ——“生活儒学”与“进步儒学”再比较

“生活儒学”和“进步儒学”都涉及现代儒学的两个关键词,即“进步”与“自由”。对这两个基本价值观念的理解,生活儒学与进步儒学之间既有基本的共识,特别是在对现代性价值的认同上;同时又有一些重要的差异,...

日期:2023-12-30

陈来: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深远的历史纵深”,“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的主动”,第三个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创...

日期:2023-12-27

黄玉顺:当代儒学情感转向的十大问题

当代儒学理论已经形成一股明显的情感转向趋势,其中尤以“情理学派”为代表。目前亟需通过反思其中暴露出来的理论问题,推动当代儒学情感转向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

日期:2023-12-21

黎红雷:新儒商企业的长治久安之道

新儒商企业之所以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面前,特别是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滑环境的冲击面前,能够站稳脚跟,逆势而上,不断发展,主要是建立了四种机制。第一个是理念机制,第二个是创新机制,第三个是共享机制,第四...

日期:2023-12-20

王中江:孟子的“国际正义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如何解决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在儒家里面,孟子是思考所谓“国际关系”的代表性人物。

日期:2023-12-20

赵敬仪:“横渠四句”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张载的《横渠语录》,冯友兰先生称之为“横渠四句”。一千多年来,“横渠四句”震烁寰宇,传诵不绝,成为历代中国知识分...

日期: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