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朱人求:读书是精神的修炼与成长

——以朱子读书法为中心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9-04-28 13:22

  编者按: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中国孔子网特推出“阅经典 传文化”专访报道,旨在推动全民国学阅读,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文明及道德素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朱人求在采访中介绍经典的生命是亘古长青的,经典不仅能够对你的生命当下发生作用,而且能对你的未来起到引领作用,只有让大家深切感受到经典的生命力、深切感受到经典能带来个人精神和生命成长的巨大助力的时候,才能让大众心悦诚服地接近经典、拥抱经典、理解经典。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朱人求

  1.“4·23”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总会成为热点问题。网友们普遍关心,经典著作的生命力在今天是否依然旺盛?

  朱人求:阅读不仅是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成长的历史。经典的生命是亘古长青的。经典不仅能够对你的生命当下发生作用,而且能对你的未来起到引领作用。只有让大家深切感受到经典的生命力、深切感受到经典能带来个人精神和生命成长的巨大助力的时候,才能让大众心悦诚服地接近经典、拥抱经典、理解经典。

  2.朱子学会自成立以来,在推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您作为朱子学会秘书长,您觉得朱子是一位怎样的人?

  朱人求:朱子,他是天地间最伟大的一个读书人。钱穆先生讲过,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就是朱子,除了两人之外,没有第三个人可以和他们相比。这两个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声光电响,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朱子的思想,在宋末、元、明、清,是我们国家的最高意识形态。朱子学,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的最高意识形态,而且在整个东南亚,像日本,韩国,越南都遵奉朱子,把朱子奉为最高的统治哲学。特别是在越南,他们也像我们中国一样,举行科举考试,同时也把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教材,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举措。

  3.请您以“朱子读书法”为中心谈谈读书如何带来我们精神的改变和成长?

  朱人求:朱子作为天地间最伟大的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法是我们古代最完备的读书法。我们今天看到的《朱子读书法》,其实字数并不多,就两卷而已。朱子读书法是工夫论,对身心治疗或者身心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朱子认为,读书和存心是一件事,读书就是做事。另外读书和静坐是紧密相关的,它是格物的一件事。读书应该和我们身心修养相结合,实现精神的修炼和成长。

  朱老夫子说读书已经是第二事,读书是第二件事情,那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是虚心、切己,要切己体察,要去行动、去做事情。要把读书落到实处,成为身心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在这里,朱子的读书就是要落实到你的身心,去修炼、去践行,然后提升你的心灵境界。朱老夫子说我们做人要做第一等的人,做事要做第一等的事。如果你一开始就想把第一等的人和第一等的事给别人去做,这叫做自暴自弃。

  朱老夫子的弟子将朱子读书法概括为二十四字,即“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另外还有我们经常会讲到的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读书要有疑问,要善读心灵之书,善读无字之书,善读天书,凡天地泛泛悠悠者皆吾师也,在朱子读书法里面全都讲到了。

  朱子说“存心与读书为一事”。读书就是存心,存心做圣贤,而所存之心则在诚意上,所以他说:“人之为学固是欲得之于心,体之于身。但不读书,则不知心之所得者何事。”我们读书主要目的在得之于心,如果三天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三天不读书就会觉得自己很难看,难以见人,连讲话都没有味道。我们常说“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至绿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读书对我们的心灵,乃至其他都有非常多的好处。

  读书是养心之法。朱子说“编次文字,用簿抄记”,古人读书一般要抄书并作很多笔记,这也是养心之法。古圣先贤的书能贴近我们的心灵,所以在读古人的书的时候,或者听朱老师讲座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应该是非常宁静的,因为读书能管摄我们的内心。至于该如何养心,我们一方面要用圣贤作为一个榜样,另一方面要设立目标来指引我们向这方面去努力,不做坏事,不会松懈,永远保持我们的德行勇猛精进。我们在抄古人圣贤书的时候,书中内容很贴近我们的心性,引导我们积极向上,所以这也是一种养心之法。就好像前面所讲《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一样,读过此诗后,可以想象风雨过后仍然是青山绿水,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命力。

  读书能变化气质。张载说:“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文要密察,心要洪放。”“学者不可志小气轻。”我们志气一定要大,要做圣人,做第一等人,第一等事。我们不要意气轻浮,一定要沉稳。人之所以会轻浮,是因为学的不够,“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这个意思。饱读诗书,你会由内自然而然地表达出一种华贵的气质来。读书能改变你的气质,去掉你的浮躁,能够平心静气,关掉小我,不断关心他人,关爱我们整个天地,实现大爱,实现天人合一。

  朱子认为,读书就是做事,就是完成圣贤的事业,学习圣贤的为人为学,学习圣人怎么去做事情。“读书乃是学者的第二事,读书已是第二义。”“学者当以圣贤之言反求诸身,一一体察。”“学问,就是自家身心上且要处理会方是。”读书要用圣贤的道理回归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用圣贤的言语,圣贤的道理来反省自身,去落实,去行动,去做事情。

  读书要知行合一,身心具修。《大学》讲格物致知,那个知是真知,只有真知才能力行,所谓真知是真的知道,真的懂得这个道理,一种认知只有真的去实行了才是真正的懂得。读书是“入道之门,是将自身入那个道理中去,渐渐相亲”前面已经讲过,在此不再赘述。读书就是要落实到自己的身心去做,只有把这些东西和我们的身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地读到心里去,才叫真读书。古人讲知和行是一致的,没有知,就没有行。但有知却没有行,则此知不是真知。

  读书要去养德,“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尹川:《程氏易传》卷二)伊川是小程子即朱子的老师,他认为读书要像蓄卦一样的,不断地积累,慢慢成就大气象,要多向古圣贤学习,学习他们的言与行。

  朱子也讲读书养德,“穷究圣贤所说之道理,乃可以培植本原,庶几枝叶自然兴旺耳。”本原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内在的良知、道德,根深当然就能叶茂了。读书养德,要把圣贤的道理放在内心里,培养自身德行,行之为事业,这样才能够把圣贤的道理发扬光大。就好像大树一样,只有培植根本之后,才会枝繁叶茂。其实读书做事的实质,是从阅读共同体,走到实践的共同体,不仅要读书,更要去落实,去实践。

  朱子说,我们要“半日静坐,半日读书”。读书闲暇的时候要静坐,教他心平气定,见得道理渐次分晓。所以读书要静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静心,才能够更好地去读书。另外读书时要求“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坐得要正,要慢慢地看,慢慢地吟诵,要虚心即把自己完全沉浸到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去,要切合自己的身心去反省、去考察,把它落实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读书是格物的一个事情,格物很简单,格物就是穷理,就是要接受事物来认知到事物的道理。这种事物的道理更多的是一种人情物理,“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莫先于读书。”朱子还说“一物不格,便少了一物的道理;一书不读,便少了一书的道理。”每本书都有自身的道理,希望大家能认认真真地读圣贤书。

  读书是为学的工夫,它获得的是道德知识,所以也是一种身心修炼的工夫。所谓“工夫”,是指个体身心修炼的技巧和体道的经验,是个体超越感官限制来提升自我,对天理(或大道)默会心知,从而完成个体精神的转化和人格的蜕变的方法与技艺。

  4.前面您讲到“读书是为学的功夫”,对于这句话能详细谈一下吗?

  朱人求:其实这种工夫有点类似于哈代讲的身心修炼。哈代认为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一种“精神的修炼”。哲学本身,也就是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不再是各个部分组成的理论,而是作为一体的行为,它在于用逻辑的、物理的、伦理的方式去生活。在这里,我们不再研究逻辑理论,即如何更好地去思想和论述的理论,我们只是很好地思想和论述。我们不再研究有关物质世界的理论,而是对宇宙进行反思。我们不再将道德行为理论化,而是以正确的和正义的方式去行为。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若按照这样一种正义的方式去生活,一种道德的方式去生活,它就是种生活的艺术。读书也是对精神的一种修炼,它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安顿”,“内在的自由”以及一种完整的“宇宙意识”。这种“心灵的安宁”就是我们讲到的心平气定,一种心灵的安静。“内在的自由”也就是得道。完整的“宇宙意识”就是天人合一,心与理一。在此意义上,哲学的修炼呈现为一种“意义的治疗”,其目的在于治疗人类的痛苦。

  总之,朱子读书心法就是要熟,要虚心,要细心,要去反复地体会,最后才能自得。读书要虚心、平心、静心、公心、专心、切己。读书既是为学的工夫,也是身心修炼的工夫。读书就是精神的修炼与精神的成长。

  5.近些年,每年出版的新书有几十万种,但常常有读者抱怨好书不多,或者好书埋没在书海之中,不便寻找。您有什么关于经典的书籍推荐?

  朱人求:读书,一定要读圣贤书,圣贤留下的经典最为深刻,也最贴近人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读书,我建议去读《朱子读书法》《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传习录》《老子》《庄子》《坛经》《墨子》。经由经典的引领,读圣人之书,你可以知圣人之心,可以明天理,可以尽人事。  

   (采访整理/赵珂)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