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齐风鲁韵 >文化山东

67岁“老济南”的记忆 木纹与石刻中雕琢济南文化

2018-05-23 10:22:00  作者:  来源:齐鲁网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是清末小说家刘鹗描述的济南风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济南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一幢幢高楼平地而起,一条条街道极速拓展时,你是否也曾怀念老济南的味道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身的雕刻技艺,修复和传承着济南文化。

67岁“老济南”记忆中的泉城 木纹与石刻中雕琢济南文化

  8米木雕 浓缩泉城精华 

  张卫正,一位雕刻艺术爱好者,由他创作的木雕、石雕作品,刚柔相济、细腻传神。从15岁接触雕刻以来,张卫正参与过包括千佛山摩崖石刻、大明湖北极庙塑像、灵岩寺罗汉堂、明府城等项目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还是“江北第一木雕”——泉城揽胜的主创者之一。

  大幅楠木木雕作品——泉城揽胜,高8米,宽5米,厚16厘米,千佛山、趵突泉、黑虎泉、芙蓉街、五龙潭、大明湖、华山等景点尽收眼底,栩栩如生。

67岁“老济南”记忆中的泉城 木纹与石刻中雕琢济南文化

  浓缩济南精华,传播济南文化,正是张卫正当初参与设计泉城揽胜的初衷。为了让浙江东阳的木雕大师准确捕捉泉城的灵性,张卫正带着设计的手稿和实景图片赶赴东阳,与木雕大师反复沟通校稿,最终才呈现了这样一幅集山、泉、湖、河、老街巷于一体的济南画卷。让济南人来了以后感觉亲切,让外地人依稀知道济南的景点。

  67岁“老济南”记忆中的泉城 

  张卫正是个老济南,在他眼中,济南的美很多都来自于小时候的记忆。小时候,张卫正最喜欢和爷爷到老城区转悠,听爷爷讲述老济南的故事。黄河边几人环抱的大槐树,千佛山上的小毛驴,五龙潭一口吞下整个馒头的大鲤,还有江家池畔以鲁菜和鲤鱼闻名的汇泉楼,这些都为张卫正日后的创作带去了灵感。

  木纹与石刻中 雕琢济南文化 

  在园林系统工作期间,张卫正参与了很多园林艺术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在他看来,修复正是一种传承。为了尽可能还原受损的秦琼碑刻,张卫正翻阅了很多文献,修复这个既需要有书法功底,损失的部分修复后要和原文完全契合,最终还要雕刻出来。

67岁“老济南”记忆中的泉城 木纹与石刻中雕琢济南文化

  酷爱雕刻艺术的张卫正对书法也颇有研究。为了准确掌握章草字体,章草字典他已经熟记了3遍。为了方便查询字体演变、读音和词源,家里收藏的字典就达十余本。

67岁“老济南”记忆中的泉城 木纹与石刻中雕琢济南文化

  这是三年前张卫正创作的对联,描绘的是在济南百花洲的较高点欣赏到的泉城美景。荷塘、湖水、殿宇、山峰、城池跃然纸上,一幅对联,囊括了半城济南的美景。挖掘和留住老济南优秀文化,正是靠着像张卫正这样的人,用他们的方法讲述济南故事。

  老城保护 传播济南文化 

67岁“老济南”记忆中的泉城 木纹与石刻中雕琢济南文化

  在修复园林艺术之余,张卫正还参与了济南明府城的修复与保护工作。济南明府城片区,正是他参与保护与修复的。踩着潮湿的石板路,彷佛徜徉在济南的老街巷中。在百花洲泉水人家民俗馆中,陈列着当地出土的部分文物,还有一些老照片、老物件,驻足欣赏,仿佛置身老济南生活圈。

  百花洲只是明府城保护项目的一角。据史料记载,明府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时期济南城的范围。现在所说的明府城片区主要是护城河以内3.2平方公里范围,是如今“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区域。

  特色街区 讲述讲故事 

  再现济南,每个济南人都有责任,他们都承担着再现济南的传播任务。对于老济南文化的传承,张卫正主张要发挥名泉、名人、典故、传说的作用,体现泉水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建筑艺术,这些都是济南最宝贵的名片。

  编后:“山、泉、湖、河、城”都是济南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就要充分调动这些文化因子,让外国人从中看到中国元素,让外地人从中看到济南元素,让本地人从中找到儿时的感觉。

编辑:李晓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