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蔡德贵

东方:大视野中的文化分合与定位

2007-08-11 10:15:00  作者:蔡德贵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7月第4期

一、东西文化,孰短孰长?

    东方,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为主要标志,正在逐渐结束近现代以来东方人普遍存在的精神忧伤,而进入一个值得自豪和扬眉吐气的新时代。随着中国和东方各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种文化因素都在分化组合、寻找或重新确定自己的位置,并试图对中国和东方各国的社会改革进程发生作用。 

    稍作回顾,就会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对东方文化发生影响和重大冲击的是西方文化。趁东方提倡思想解放之机,西方的各种哲学思想乘机而入,进入东方的思想领域。一时间,尼采、萨特、胡塞尔等人的中文版哲学著作,青年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他们所提倡的存在主义、现象学等等哲学思想或思潮,成为东方年轻一代精神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被他们所津津乐道、玩味品尝。随之而起的,便是全盘西化论的死灰复燃,但东方人在经过一段思考之后,很快就冷静下来:真否定了东方的文化传统,那东方人的根何在呢?难道东方人只有彻底西化才能实现现代化?东方人在思想长期被禁锢几乎成为一片空白之时,是最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的,甚至于良莠不分地接受也是可能的,在此状态下进行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说西方哲学的冲击是第一次浪潮的话,那么西方生活方式的渗透就是对东方冲击的第二次浪潮了。国门打开之后,东方人马上意识到自己在物质生活上与西方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先是惊奇,接着是羡慕,然后是模仿。在这些消极东西的影响下,东方世界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埃及20世纪80年代中叶开罗大街上着比基尼装的女郎招摇过市,肚皮舞风行一时,东方不少国家酗酒、吸毒、抢劫、谋杀等丑恶现象增加。中国受其影响也不少,婚变、离异增多,色情犯罪、黄色出版物泛滥,道德滑坡、只讲利不讲义、掺假使假等社会丑恶现象屡见不鲜。诸如刚建好就垮塌的豆腐渣工程频频亮相,披露于报端和广播电视;政府官员的腐败也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走私犯罪、偷税漏税更成为社会毒瘤。

    就在东方人大口嚼腮地吞咽西方文化的时候,在西方却产生了感到西方文化没有出路的悲观论调。这种悲观论调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德国学者斯宾格勒所写的一部《西方的没落》,该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人打欧洲人的现实,反思为何自认为文化至高无上的欧洲却要自相残杀,得出结论认为西方不行了,欧洲要垮台、要灭亡,要看东方。三四十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著成的《历史研究》巨著,将世界文化分成20多个体系,从其哲学基础得出的结论是西方文化将来要消灭。到20世纪70年代,汤因比与日本池田大作作对话,预言将来统一世界的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在20世纪后半期,西方兴起了几种新的科学模糊学、混沌学。西方有识之士为何开创了与西方文化整个背道而驰的模糊学、混沌学?就是因为他们痛感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分析的思维方式不行了,必须改弦更张,另求出路[1]。1988年2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发表的宣言,更是把人类的生存与灭亡和是否能从东方儒学中汲取智慧联系起来:“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

    几乎与西方学者提倡模糊学、混沌学的同时,东亚各国主要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实现了经济腾飞由于日本推行过《论语》加算盘、《论语》加计算机的管理模式,韩国推行孝道,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运动,人们就自然地将东亚的现代化与儒家思想联系起来,把这看做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奇迹,似乎是对汤因比等人预言的一种应验。但是突如其来的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又使东亚经济遭到巨大的损失。于是,又有人对儒家思想是否能推动经济腾飞产生了怀疑,对东亚价值观产生了种种疑虑。

编辑:刘晓艳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