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罪”字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较高。看这个字的字形结构,是由“四字头”和“非”字构成。于是有人望文生义,作出诸如“四处为非,就是犯罪”之类的说解。言之凿凿,不少人信以为真,其实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解释。
“罪”字的字形和字义到底有什么关系,很多人不太清楚。查《说文解字》:“罪,捕鱼竹网。从网,非声。”原来,“罪”字是个形声字。其中的“四字头”并不是“四”字,而是“网”字,“非”字是声符。“罪”的本义是捕鱼的网,《说文解字》解释的就是“罪”的本义。由本义“网”可以引申为“法网”。《诗经·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罪罟。”此处的“罪”与“罟”是同义词。司马迁《报任安书》:“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网加,不能引决自裁。”这里的“罪”与“网”是同义词,“罪至”就是“网加”的意思。“罪至网加”一句,一般书上都不注释“罪”字,还有的书上把“罪至”翻译成“罪名到了”或“有了罪”,把这里的“罪”字当作今义了。其实,司马迁并不认为周文王、李斯、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人都有罪,只是强调这些王侯将相地位虽然很高,仍然不能免于蒙冤受辱。
“罪”字的上部是“网”字的变形,类似的带有“四字头”的字大都属于“网”部。如“罟、罩、罗、置、署、罢、詈”等字,在《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中都收在网部,字义也都与网有关。试看《说文解字》对下面几个字的解释:
罟,网也。从网,古声。
罩,捕鱼器也。从网,卓声。
罗,以丝罟鸟也。从网,从维。古者芒氏初作罗。
署,部署,有所网属。从网,者声。
罢,遣有辠也。从网能。言有贤能而入网而贯遣之。《周礼》曰:“议能之辟。”
置,赦也。从网直。
詈,骂也。从网从言,网辠人。
这些字的意义都与网有关。例如“罗”,繁体字写作“羅”,本义是捕鸟的网,今成语“天罗地网”中的“罗”就是网的意思。又可用为动词,如“门可罗雀”“网罗无遗”。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说文解字》对于“罗”的字形分析“从网从维”是错误的。甲骨文中有个字,上部是“网”,下面是“隹”,“隹”的本义是鸟,整个字形像网罩住一只鸟,这个字应该是“罗”的古字。“羅”字写法应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意符“糸”,是一个后起字。汉字发展过程中递加意符的情况并不少见,如“肱”,古字作“ㄥ”,增加意符“又”(“又”的本义是手,《说文解字》:“又,手也。”)成为“厷”,后又增加意符“肉”成为“肱”。“钺”,古代写作“戉”,后又增加了意符“金”写作“钺”。“羅”字的情况与此类似。
犯罪的“罪”,本写作“辠”。《说文·辛部》:“辠,犯法也。从辛,从自。言人蹙鼻苦辛之忧。秦以‘辠’似‘皇’字,改为‘罪’。”据《说文》,秦代起就已经开始以“罪”代替‘辠’了。今“罪”字通行而“辠”字废,字典上一般都把这两个字作为异体字来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