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哲学这个题目,蕴含着中国哲学的一种基本精神,需要认真研究。中国哲学有非常强的“家”的观念,其有关“家”的意象,对于我们理解人的自我认同和人的生存的处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023-09-13儒家“传道”之义,肇端自孔子,孟子据此提出了自己的圣道传承论。此圣道传承,包括“道”“学”两面的统一。在传道的谱系中,“闻而知之”的圣人,以内在性的倾听独知天道,凸显了“道”的超越性意义;“见而知之”的贤人,将圣人得自于天的创作落实为制度典常,凸显了“道”的实践品格。此“道”既有理性人文义的开显,亦保有个体证会独知的超越性意义,而不陷于非理性的神秘主义。孟子自觉担当圣道之传,其“学”的一面,乃由子思、曾子而上溯宗本于孔子,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学术新统建构的意识和自觉。孟子继孔子集“圣”“学”为一体之学统建构,不仅是“学”的接续,更是一种道义的担当。“道”落实于“学”,乃以一种名言逻辑和理性自觉的方式十字打开,引领社会的精神生活,展开为一种可大可久的活的文化传统。孟子的圣道传承思想,对中国思想学术的当代建构,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3-02-08古人注重“学”。孔子自称“好学”,弟子中亦仅称颜回为“好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其为学之方,有一点很重要,我把它概括为一种“加减之法”。这个加减之法,在今天也有重要的意义。
2022-10-31程旺:李老师您好,很高兴借这次《走进孔子》的访谈机会对您进行访谈。您的研究领域广泛,成果丰硕,在儒家哲学、道家哲学等方面均有精湛研究,尤其是立足“教化”视域开展的儒学研究,独步学界。
2022-10-08今人读书学习,似乎是一种苦差事。古人为学却不然。儒家为学之道,讲究学而能乐。这个“乐学”的观念,对于我们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教育的本质,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