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传播普及和应用推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哲学、实学、儒学史、政德史、家文化史、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为“仕林儒学”创始人、领导干部学国学系列活动发起人、“新实学”与“东亚新实学”流派主要领导者;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首批理事、清华大学博士后校外合作导师。曾应邀担任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思想解读嘉宾之一,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宣讲人之一,2020、2023年全球祭孔(曲阜)特邀直播嘉宾,2023年全球祭孔祭文撰写者,2024年全球祭孔(央视)特邀直播嘉宾,2025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央视)特邀直播嘉宾,多次接受国内主流媒体访谈,多次在海内外学术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2025-07-0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座右铭,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君子” 一词代表着道德的标杆与修养的高度。究竟什么样的人可称为真正的君子?荀子在《修身》篇中详细阐释了君子之道,提出了成为“坦荡荡”君子的路径。通过学习荀子的论述,我们不仅能认识到君子之道的深邃,更能在日常生活中躬身实践,成为理想中的君子。
2025-07-07中国历来被誉为“礼仪之邦”,而“礼”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代代相传。然而,什么是“礼”?它为何如此重要?我们常听人提到“礼”,却很少有人深入思考其深层意义。
2025-06-22在《修身》篇中,荀子以深刻的哲学思考向我们阐明了内省的重要性。古人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出自《左传》,其核心思想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诗经》也有类似的警示,指出“能补过者鲜矣”,告诫人们要时常反思自己,避免重蹈覆辙。无论是先贤的经典,还是日常的格言,都在反复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的智慧。那么,荀子是如何看待内省与自我修养的呢?
2025-06-13一提到战争,人们往往联想到杀戮、暴虐、侵略等负面画面,因此许多人惧怕战争、厌恶战争甚至痛恨战争。传统观念认为,战争的根源是争夺土地、人口、资源,战争的目的就是掠夺和扩张。事实果真如此吗?荀子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