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比较中西哲学家——安乐哲

来源:《“生生”的中国哲学——安乐哲学术思想选集》作者:田辰山 2022-01-25 11:14

  作为一位儒学与中国哲学的西方阐释者,安乐哲在世界和中国已是很驰名的学者,赢得了“大家”的名声,这是他的数十年学术生涯众望所归。但是,他今天达到的学术高度究竟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从本人接触到的学术界人士感到,其实对他究竟做的是什么学术,也不很了解的人不在少数。

安乐哲,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大家、北京大学教授、2020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安乐哲的学术事业,不是一般说的洋人讲儒学。安乐哲的独到比较哲学阐释,恰是不赞成用西方哲学理念来胡讲儒学,而是主张用比较中西“阐释域境”(interpretive context),比照说明中国哲学文化为什么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文化语义环境”、以中国自己观念去讲述,或曰“让中国文化讲述自己”。安乐哲哲学思想的整个学术的独特价值在于,如果没有他的工作,中国人是会很不容易意识到,中国同西方两大思想传统之间存在确凿整体结构的不同,也即西方传统是个超绝主义与二元主义(transcendentalism and dualism)整体结构,而中国传统不存在这个结构。

  安老师说:“最重要的区别是西方本体论与(中国)过程性宇宙论的差别。于西方哲学系统,世界是单子个体组成的,在世界之上,有一个超越的本体存在;而对中国哲学来说,整个宇宙是一个浑然而一有机联系体。” 

  安乐哲这个学术思想有多大重要性?是不是不值得大惊小怪?回答应该是,这个听起来似乎不足挂齿的毫厘之差,却导致的是颠覆性的千里或天壤之别。正是因为听似毫厘之差而实际有天壤之别,使得打通中西之间彼此的理解,极具挑战性。

  在看待中西方思想文化上,因为历来偏重在一味笼统谈相似、相近、融合,迄今为止一直忽略彼此之间存在一个最大的结构障碍问题;它的做法是,套用西方概念和理论对中国做判断、做解释,把中国哲学文化体系,强塞进西方文化概念体系中去做扭曲的误读。安乐哲做的比较中西哲学阐释的,则是提醒人们要摆脱这种西方中心主义话语的讲述中国。

安乐哲教授在北大授课中

  不少不很了解安乐哲学术的人,认为他像一些汉学家一样是对中国哲学有兴趣,很不容易翻译了很难翻译的一些中国经典,把比较哲学家的安乐哲笼统地称为汉学家。

  其实,汉学和哲学是很不一样的学术,角度是很不一样的。作为一个哲学家,尤其比较哲学家,安乐哲不仅赞同中国思想传统是哲学体系,而且能在它和古希腊传统“形而上学实在论”(metaphysical realism)哲学之间做恰当的整体比较;而在“形而上学实在论”的“超绝主义”(transcendentalism)与“二元主义”(dualism)问题上和在柏拉图与怀德海哲学的区别问题上,汉学家则是不知所云的。汉学家是以西方哲学三观结构认知中华经典,是等于“把中国文化连根拔起,移植到西方哲学结构中”,这是一种很离谱的方法。

  安乐哲做的则是对这被移植进西方结构的中国文化,让它重新回归到自己中国的土壤,让人们理解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然而汉学家不明白这样的比较哲学是什么,也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安乐哲采用了一套对中华经典翻译的新策略:

  (1)首先对中华哲学文化体系做出结构性的阐释介绍;

  (2)之后从比较哲学视角对经典文本牵涉的一系列关键术语做逐一阐释;

  (3)最后提供一个基于比较哲学理解、力求西方读者更原汁原味可读懂的新译版本,并同时配以该中华经典的汉语原文。

  安乐哲着力对经典文本关键术语做出阐释,目的是让读者在阅读译文过程中遇到关键哲学术语时,便宜地向他们提供原汉语的确切含义,以助于对新翻译版本加深理解。

  安乐哲在比较中西哲学角度提出,英语哲学术语把我们带进西方哲学文化世界,汉语哲学术语把我们带进中国哲学文化世界,这是两个很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超然绝对主义和二元主义世界,另一个是没有这种超然绝对主义和二元主义的世界。

  两套哲学术语各自表述自己的那个世界,而如果把这两套哲学术语作为可互相表述、意义对等、彼此对号入座的,则必然导致对中西两大哲学文化传统整体结构的混淆和误读,犯了把在深层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哲学宇宙观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做区分的谬误。这是安乐哲多次引述维特根斯坦“语言之界限即世界之界限”的著名论断所要警示我们的意思。近现代以来,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学界本身,以西方哲学术语和理论架构讲述中华经典都已成为主流。

  例如,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被当作很大分歧而争论不已;而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其实以西方哲学术语表述的人性是本质性、一成不变“本体”(ontology),而荀子和孟子讲的,都不是这样不变本质,而是可教育、可改变的人性,所以孟荀讲的人性不是二元对立的差别,而是同属于中国结构的过程哲学。

  作者系山东省儒学大家安乐哲团队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