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打造“两河之约”品牌 :“我家门前有条河”助力聊城文旅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2022-06-26 11:15

  在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被列为聊城未来五年七项重点工作之一;在聊城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凝心聚力推进文旅兴市,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被列为九项重点工作之一。聊城市委、市政府对文旅事业的关注和重视前所未有,对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前所未有。聊城,京杭大运河和黄河在此交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同步在这里实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相得益彰,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诸多机遇。

  今年以来,聊城市抢抓机遇,通过加大对“两河”文化深入挖掘、创新发展、业态培育、展示传播,推动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以下简称“两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意开展“我家门前有条河”系列活动

  实现营销品牌创新突破

  2022年以来,聊城市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战略,创意开展“我家门前有条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以“24节气”为创作主题,深入挖掘黄河、运河流域每个节气的文化、习俗,以民歌、舞蹈、诗词、书画、摄影、餐饮等多种形式展示“24节气”文化内涵。从年初开始,陆续启动了“跟我二十四变”寻游24节气新聊城系列活动、“山东手造·聊城有礼”旅游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河和之契”两河书画名家创作大展、“山东手造 聊城有礼”旅游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两河之约XIN体验”旅游创新线路产品设计大赛、“大河风华”文化旅游摄影展、“运河岸边家乡美”文旅短视频大赛、“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黄河踏青主题游等活动。活动贯穿全年,将形成一首歌、两本书、四场推介、十条线路、百幅书画名作、百件文创产品、百幅优质图片、百条短视频,实现营销品牌创新突破。

  同时,推动中国(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东阿艾山牡丹节等节庆活动优化升级,多面搭建文化展示平台。以各级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场所为载体,开展“两河”文化宣传展示、艺术鉴赏、文艺展演等活动。依托高唐县“苦禅故里、书画高唐、海峡情缘”品牌,开展各类书画展览,创新开展“田园欢乐汇”文化活动。

  6月份开始,陆续举办2022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仪式、“畅行中国·两河之约”——主题融媒聊城采访活动。举办中国戏曲(黄河流域)红梅大赛、“两山最近两河最亲”豫晋冀鲁毗邻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协作机制第二次联席会议,组织“两河之约”山东自驾游活动聊城启动仪式,打造“两河之约”旅游品牌。

  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在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方面,全面开展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系统梳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两河”文化遗产保护奠定坚实基础。持续挖掘整理“两河”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曲艺、传统医药、传统舞蹈、传统戏曲、传统体育与竞技等类型民俗非遗,建立“两河”文化相关书籍、档案、影像、实物、人物等资料库。现已调查文物点311处、新发现文物点37处,普查非遗项目390项、传承人260名,制作市级非遗数字档案短片150部,整理不可移动文物基础信息1469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信息270条,出版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书籍《文脉遗馨》,收集老照片500余幅,发现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旧书籍23册。同时,推动建设聊城市黄河文化展馆,改造提升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丰富文化内容,创新展陈形式,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感。完善市县两级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体系建设。

  在提升非遗展示水平方面,启动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立法程序,构建更加合理科学的非遗保护体系。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扶持一批非遗工坊,培养一批非遗传承人,推出一批非遗特色产品,命名一批市级文化生态名镇名村。创新非遗展示方式,重点打造东阿阿胶城、原地委行署办公区等非遗集聚区,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商场、进剧场等七进活动。

  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出台《聊城市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对中共冠县王村支部旧址、赵健民故居、莘县“平原红色文化长廊”、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阳谷九都杨党支部旧址、东阿枣科杨革命遗址、高唐琉璃寺战斗旧址望楼等乡村革命旧址进行提档升级。整合全市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研学游、红色体验游、红色乡村游。

  加强“两河”文化研究,与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黄河文化研究中心、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打造在全省全国走在前列的“两河”文化研究平台。开展“两河”文物考古、文献古籍等专项研究,推出一批“两河”文化研究成果。整合黄河流域红色、文物、非遗、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开发设计研学课程,展示“两河”文化。

  打响“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

  以传统文化激发城市新活力

  聊城立足自身丰厚的优势,在“山东手造”品牌下,推出“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通过挖掘、包装、提升,打造一批具有聊城特色、高品质的聊城有礼产品。

  推进“聊城有礼”工程。对全市非遗项目、传统手工艺、老字号等手造资源进行调研摸底、系统梳理,建成了“聊城有礼”项目库,为“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打造提供资源支撑,并推荐优秀产品参加“山东手造”优选100评选。联合高校和专业设计团队,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和城市礼物,打造手造领军品牌。加大对“山东手造·聊城有礼”产品展销推广力度,建设产品展示中心,推动手造产品进高速服务区、进景区、进酒店,形成集产销研、宣传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手造产业集群。

  目前,联合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济南大学等高校和设计团队,围绕美术绘制类、织造印染类、雕刻工艺类、编织扎制类、烧制锻造类、漆器绘制类、文房四宝类、美食消费类八大领域,对纳入手造资源项目库的产品进行全面提升和开发。重点扶持一批非遗工坊做大做强,实现“山东手造 聊城有礼”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产品进高速服务区、进旅游景区,打造集中展示中心。

  立足“两河”特色资源优势

  推动实施全域文旅产品建设工程

  聊城市依托丰富的湖河城等水域资源,丰富水上旅游业态,优化东昌湖水秀产品,激活东昌湖夜间旅游。以东昌古城为核心,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古城文旅核心区,引入餐饮、民宿、演艺、休闲等消费业态,让古城“火”起来。整合古城内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推动活化利用,增加互动体验,开发系列研学产品。围绕运河商业文化、东昌市井文化,建设聊城京杭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陕会馆片区,打造龙堤美食岛、北关美食街等特色旅游休闲街区。

  利用发展较为成熟的东阿阿胶、景阳冈酒文化、正信酿造博物馆等工业旅游产品,打造文化体验、亲子研学、旅游购物等工业观光体验产品。依托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开发区国环生态园、冠县香如默生态农场,创建创意农业品牌,引领周边乡村旅游、采摘休闲游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体验公园、田园综合体,推出具有体验、研学、休闲度假功能的乡村研学旅游产品。立足黄河、金堤河生态优势,完善民宿、农家乐、补给站等设施,打造“休闲黄(河)金(堤河)廊道”,开发自驾游、骑行游、徒步游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同时,聊城市出台了《大运河(聊城段)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实施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以东昌古城、临清中洲古城、阳谷运河三镇为核心片区,计划对运河沿线古村古镇古城全面提升,对部分河道疏浚治理,修旧如旧建设沿岸重点码头,实现分段水上游。畅通沿运河陆路交通,建设旅游驿站,实现沿运河两岸自驾、骑行、徒步游。编制《黄河文化旅游体验廊道策划方案》,重点实施阳谷景阳冈酒文化旅游景区、东阿鱼山曹植景区改造提升、东阿县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等项目,谋划位山黄河公园、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高唐清平森林公园修复项目建设。

  接下来,聊城市将继续以“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为目标,推动文旅兴市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在艺术创作上,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提升国有院团发展活力,积极拓宽院团演出渠道。在遗产保护上,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强化资金保障。在公共服务上,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建好文化管理队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在文旅产业上,坚持项目带动,实施业态推动,扩大消费拉动。在品牌塑造上,构建宣传矩阵,举办大型活动,融入区域联盟,开发聊城礼品。在市场管理上,助力行业发展,严格执法检查,守住安全底线。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