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集聚青年儒学人才,促进孟学研究谋新篇走在前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2022-09-28 22:26


 

  

  

  近日,“儒家人文思想暨第三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在孟子研究院成功召开,论坛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国孟子学会、邹城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十余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者共70余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本次论坛。

  此次论坛是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全力打造世界儒学研究高地、世界儒学人才集聚和培养高地的具体举措,对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儒家人文思想

  展开深入探讨交流

  此次论坛以当前学术热点话题“儒家人文思想”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青年学者围绕儒家人文精神、天人观、心性论等多个学术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对话。

  当代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向论坛发来贺信并表示,儒家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终极意义的智慧,因应当前人类面临的严重困境。其提出“精神人文主义”,希望人通过对自身的反思,重构精神世界,追求意义,学习做好各种角色的自己,建立“如何做人”的自觉,从而实现个人的身体、心知、灵觉和神明的融会贯通,个人与社群之间健康的互动,人类与自然之间持久的和谐,人心与天道的相辅相成。

  中国人民大学姚新中教授表示,“精神人文主义”与孟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杜维明先生不仅继承了以孟子为代表的心性儒学,而且放在当代的论域中进行讨论,“精神人文主义”追求人的自主性,具有改革性、创造性、理想性的特质,因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的伦理追求。

  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则以中国哲学作为主要例证,对心、性、情的问题作出思考。他表示,“心统性情”既表现为情的一种存在规定,又确证了人的理性本质,从而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作了双重超越,从现代哲学的眼光来看,以心统性情作为理论出发点,情本体和性本体之间对峙的扬弃也在理论上得到了某种历史的前提。

  北京大学王中江教授依据《史记·孔子世家》和肩水金关汉简、海昏侯汉简《论语》中的有关材料,考察了孔子的“学道”和“知道”两个概念,进而对孔子之“道”的内涵作了五部分分疏:第一是指规则、规范和礼仪;第二是指根本法则、最高理性或真理;第三是指正义和道义;第四是指一些比较具体的伦理价值;第五是指美好理想的社会或天下太平。

  中国人民大学梁涛教授则详细探讨了春秋时期的人文精神。他认为,春秋非礼崩乐坏而是以礼为中心的时代。称春秋时期是礼崩乐坏,主要是与西周时期相比。但是,这一时期既有旧秩序崩溃的一面,也有新秩序建立的一面。这种新秩序的建立表明春秋时期才是礼的觉醒时期,是以礼为中心的时代。

  中国人民大学温海明教授认为,杜维明先生强调儒学不是“世俗”的人文主义,而是“精神人文主义”的一种形式,形成了其“精神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

  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则从历史视角梳理了儒家人文精神的转变。他认为,儒家学者对《六经》经典的不断诠释,“天”的最高主宰意义不断演变,衍生出一些偏正结构并兼有终极信仰与人文理性双重涵义的“天道”“天理”,“天”的人文理性并没有否定、排斥原来的终极信仰,而是通过不断的思想创造而凸显新的意义,从而实现儒家精神人文主义的发展。

  山东大学林忠军教授则以《易纬》为例,从易学天人之学的视角指出,儒学的人文思想不仅仅有着精神层面的关照,而且关注到人的身体领域。

  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表示,杜维明先生提出的“精神人文主义”的构想,这里的精神或精神性并非简单地相对于物质或物质性。“精神人文主义”的构想一方面极具启发性,另一方面也留下了诸多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涂可国认为,杜维明人文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启蒙排斥性人文主义的扬弃,发展出独特的生态人文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精神人文主义”,传承发展了现代新儒家的人文思想、有力推动了人文思想的研究等五个方面。其未来发展有两个向度,一是建构人文儒学,二是上升到儒家人学的学科角度实现人文思想的系统化。

  挖掘孟子思想精髓

  助推孟学研究登峰

  除探讨“儒家人文思想”外,本次论坛还广泛涉及孟子思想的探讨,如孟子的天道观、心性论、工夫论、思孟学派、孟学史个案研究等,对孟学研究登峰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中山大学杨海文教授在发言中,重点讨论了孟学史研究如何进一步在继承中创新、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认为可以通过借鉴并创新传统注疏体的治学方式,文献征引与思想解释相结合,逻辑理路与历史客观相统一,通过各个单章的研究,汇集并整合中国古代孟学史的核心问题及其主要成果。

  清华大学丁四新教授立足出土文献,对《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做出了新的阐释。他认为,竹书《性情论》“室性者故也”之“室”,应当读为“实”;“故”在竹书中是一个褒义词,指有为或有目的的活动,具体指诗、书、礼乐“三术”,而非诈故、巧故之义。“故”当训为“本故”“本然”,“利”当训为“顺利”。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彭彦华研究员对孟子的道统思想作了思想史溯源。她认为,孟子道统思想来源于孔、颜、曾、思、孟学派的直接影响。在其哲学和伦理方面,受孔子和曾子的影响很大;而在政治思想和理想方面,则受子游之惠亦厚矣。

  青年英才聚集

  儒学研究年轻态

  青年是儒学研究的希望与未来。本次论坛力求为青年学者搭建儒学研究交流平台,整合学术研究资源,发挥儒学思想价值,使儒家思想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承担起新使命,开创新局面。论坛共收到德国、新西兰、意大利、比利时、美国、英国、日本近10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青年学者投稿的学术论文近200篇。会议期间,经评选有15名青年才俊分获一、二、三等奖。

  三等奖获得者是来自江苏大学的闫林琼,她的论文从逻辑论证的视角,借用国际论证研究领域富有影响力的语用论辩理论模型——批判性讨论理想模型,通过系统融贯性地分析孟子“言辩”所采用的分离策略,提炼出孟子“言辩”背后“一体两面”的论证合理性的哲学基础——即以“人性善”为“一体”的儒家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以及分别以“仁义”“经权相济下的执中”为“两面”的儒家德性伦理和实践伦理理性基础。

  一等奖获得者是来自中山大学的陈泽彬,他在《亲“贤”以贤“亲”——孟子对“亲”“贤”关系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春秋战国时期,面临宗法传统与治理需求的冲突,时代有“与子与贤”之惑。本着亲“贤”以贤“亲”的思考,既重“亲亲”之仁,亦厚“尊贤”之义的孟子,区分开原本紧密关联的血缘与政治,让私情回归伦理领域,引入天命民心,明确权力是公共的权力;更盼望士庶济世以成仁,君主修己以安人,一同致力于民生福祉,形成和谐的共治社会,由此也超脱“亲”“贤”对待,发“贤”“不贤”之省思。

  借助“儒家人文思想暨第三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孟子研究院又邀请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青年博士研究生们,召开了一场儒学研究创新发展座谈会。来自16所高校的40名博士研究生先后发言,大家围绕孟学国际交流传播、学术研究阐发、普及推广、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博士们博采众长、各抒己见,为孟子研究院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文化“两创”方针

  论坛闭幕式上,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孟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先生作大会总结时表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杜维明先生提出的儒家精神人文主义思想,很多专家对孟子研究、儒学研究作了很好的探索,有的是案例的研究,有的是方法的研究。我们应该有一个像杜先生那样更宽广的胸怀,来对治近代以来现代性的发展。

  为期两天的论坛,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对话,研究领域广泛、学术观点鲜明,具有突出的代表性、鲜明的时代性和高度的创新性。论坛尤其为青年学者搭建了交流学术成果、近距离接触儒学大家的良好平台,为促进儒学、孟学研究,推动各国、各地区儒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传承,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据悉,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已成功举办三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为创新儒家文化传承方式,培养中青年儒学人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活动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为扎根孟子故里的儒家学术研究机构,孟子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秉持“围绕应用搞研究,搞好研究促应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儒学特聘专家的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先后举办了世界哲学大会孟子论坛、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国际孟学组织联席会、四书解读等一系列高端而有影响的学术活动,推出了《孟子文献集成》《四书解读》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