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博物致知 激扬文字 ——孔子博物馆主题研学巡礼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2022-09-28 22:28

  

  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致力于打造世界儒学研究高地、儒学人才集聚高地、儒学普及推广高地和儒学国际交流传播高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方针指引下,孔子博物馆高度重视儒家文化传承发展,积极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推动儒家文化转化落地。开馆3年来,博物馆策划实施了系列主题研学课程,旨在通过对馆藏特色文物和展览实物实景等进行深度的专题化阐释,结合原创手作实践,帮助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探寻孔子文化的智慧密码,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博物馆研学之路。“孔子密码”主题研学课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文载道

  打造博物馆研学新高地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植根于中华大地,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是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滋养,值得我们加以继承和发扬。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文化和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

  孔子博物馆是为传承弘扬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践行“两创”方针的重要成果。该馆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除基本陈列《大哉孔子》外,每年还策划举办10个以上特色展览,丰富的馆藏和高品质的展览为研学课程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孔子密码”主题研学的推出也是积极落实国家各部委有关文化、教育和旅行“立德树人”要求,响应新时代社会高质量发展之需,打造博物馆研学高地的积极实践。课程设计思路标准化,文教合作,实现文化、教育、旅行相关政策多重达标,符合教育部要求的观察访问、探究体验、动手实践三大环节标准,满足来馆研学、入校等多种需求。

  课程内容优质、服务形式丰富,多学科交叉阐释,以问题为导向制作学习任务单,跨界合作,提取明星展品的特色元素研发原创手作,形成有难度系数的研学系列课程。主要包括研学旅行教学服务,在导学老师的引领下,进行参观、交流、体验、思考、实践等,再通过研学手册巩固研学收获,分享研学成果,更加高效地获取新知和身心体验;云端“孔子密码”线上课程;《孔子密码主题研学探索展》线下巡展等。

  “孔子密码”于2021年推出,目前已开展40多场研学教育活动,以期通过博物馆这一“第二课堂”来提升广大青少年的学识素养,达到素质教育和实践的目的,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亮点纷呈

  创新博物馆研学模式

  主题高度凝练,多角度洞悉孔子文化。“孔子密码”主题研学课程立足曲阜独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常设展览《大哉孔子》《孔府旧藏文物珍品展》,精研文物内涵和展览内容,凝练出孔子密码、溯源曲阜、食礼和德、衣冠载道四大特色主题课程,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孔子的生平及思想,感受中国明代服饰文化,体味以孔府点心为代表的传统饮食文化,感知曲阜千年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全面系统认识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

  内容个性化定制,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加强馆校合作,“孔子密码”目前已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香港崇正中学等多所中小学进行合作。同时引入第三方资源,根据不同文化、不同学段自身心理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定制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准服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其均衡发展。例如,联合绿城中原区域公司,为青海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的学生设计开发的“孔子的故事”系列国学课程,将儒家文化的种子传播到黄河源头的藏区,也让青藏高原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孔子密码”的“温度”。

  自主研发定制化教材,培养创新思维。课程将更多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以项目的形式融合多学科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馆藏文物的特色元素和当下实际,自主研发四大主题折页、《孔子密码》读本等学习辅助材料,未来计划开发繁体版和英文版教材;开发圣迹图胶片投影仪、“衣冠载道”孔府旧藏明制服饰研学手作等配套材料包。其中圣迹图胶片投影仪,以《孔子圣迹图》IP定制开发,涉及高清胶片冲印技术、物理光学等,通过让孩子们亲手制作投影仪并收集文物胶片档案进行投影,解读画面内容的形式,融物理与文化、历史教学为一体,既实现了激发观展兴趣,又实现了研学领域的动手实践。同时,圣迹图胶片还可以作为一款有趣的文创礼品带回家,方便学生向同学、亲友介绍孔子文化,为研学知识的多重复习和孔子文化思想的弘扬与传播提供了一个可重复使用的便利工具。“衣冠载道”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研学手作是国内第一个根据传世明代服装进行精准复刻、尺寸微缩的布艺型研学实践文创产品。通过现代服饰纺织业中高科技生产技术(扫描、印染、激光剪裁)与传统明代服装艺术特色、工艺流程的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感受现代先进技术的运用,实现传统和创新的融合。在通过剪裁、拼贴、还原复刻经典明制服装精品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心手相传中感受中国明制服装的款式、形制、纹样、工艺之美,既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验,又实现了新课标劳动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配套。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技艺勾连,既有探究性又有趣味性,实现“知识灌输”到“科学文化素养培育”的飞跃。

  依托自创社教品牌,拓展课程的广度与深度。孔子博物馆自创社教品牌“孔子课堂”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经过3年的实践和培育,已初步形成六艺系列、传统节日系列、非遗系列、青少年劳动实践系列、研学系列等课程,多元内容为研学实施提供坚实支撑。与此同时,在全国选取重点城市的知名学校共建“孔子课堂示范基地”,方便课程高效推广,在做好本地化服务的基础上,已覆盖到香港、上海、成都、青海等地,迅速形成由点及面的传播,走出山东,走向全国,未来将走向世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多元,打造多场景教育模式。以孔子博物馆为基地,以标准化内容为核心,依托社教品牌实践过程中先期建设的“孔子课堂示范基地”,形成包括现场导览、手工互动等研学旅行教学,网络卫视直播、专题录播等云端课堂,“孔子密码”主题研学出版物,由孔子密码研学课程核心内容打造的《孔子密码主题研学探索展》各地巡展的线下线上多渠道、多媒体融合的服务形式,实现基地内容输出+研学主题巡展+孔子课堂线上平台+校园示范基地的多渠道多形式服务矩阵,最大程度将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青少年身边,多场景、多感官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跨界联动

  为博物致知“加码”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让广大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寻访传统、博物致知,激荡起澎湃昂扬的青春力量,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

  “孔子密码”主题研学自实施以来,通过与学校、第三方资源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学:大批中小学生来到博物馆现场,参观展厅、开展团组讨论和动手实践;课程被曲阜当地众多中小学校引入校园;青海杂多藏族小学定制开设该研学课程;“孔子课堂”前期落地香港、上海、成都、泉州4城6所学校,以线上云课堂“孔子密码”为核心课程,已经服务学生近2万人,目前不断有学校意向签约。其不仅形式新颖,优质内容也引发各地文化、教育、旅游行业的广泛关注,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已合作出版该系列课程。

  课程启动后,学子兴致盎然,公众反响热烈。六一期间,与电视媒体合作开展的研学课程线上云课堂,除了本馆自媒体,山东教育电视台网络平台——悦读成长计划直播频道(150万粉丝)、山东教育电视台直播频道(600万粉丝)双频道播出,6所孔子课堂示范校均组织学生在线观看,赢得学生老师的一致好评。此外,《孔子密码主题研学探索展》落地泉州,也引发当地学习《论语》和孔子文化的热潮。

  “‘孔子密码’主题研学能够促进我们学校通过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来增强我们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来讲好孔子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贵斌说。

  “以物教人”“以文化人”是博物馆的重要使命,孔子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跨界合作,创新博物馆研学模式,开发创新研学项目和产品,扩大博物馆文化影响力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大众,让博物馆成为突破圈层的文化营养活水,让更多的人走近孔子,也让孔子走得更远。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