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讲座 | 臧峰宇: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张懿程 2023-08-20 09:31
8月18日下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为2023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博士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臧峰宇教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为题,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逻辑。通过讲解阳明心学的理论特点,臧峰宇教授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知行观,以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带领同学们回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渊源。他讲道:“阳明心学作为一种实践心学泽被后世,近代思想家对阳明心学的阐发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者以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观念理解实践的思维方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会通。”
冯友兰先生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重述为“旧邦新命”,臧峰宇教授藉此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实践形态,“新命”体现了具有历史连续性的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的。
臧峰宇教授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启发同学们深入思考,鼓舞各位专项博士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秉持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北京师范大学的杨豪同学说:“臧峰宇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入手,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那种缺乏主体的直观式的认识,又区别于唯心主义那种缺乏感性现实的抽象能动性。他结合了阳明心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精髓,进而得出了精妙的阐发,令人受益匪浅。”
来自武汉大学的程晓颖同学在讲座后感慨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救亡图存的思想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年少时几乎都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在国家危亡之际,这些先辈果断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行动的纲领。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走过百年历程的历史事实。落脚当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背景下所提出的,是一种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符合的全新选择。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