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正当其时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作者: 2025-06-12 09:17

  今年6月10日是首个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去年,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应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决议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应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可谓正当其时,再次向全世界发出了增进文明交流对话、在包容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将为不同文明间消除偏见误解、增进理解信任发挥重要作用。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的又一“中国方案”。

△6月9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演员在“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上表演华服秀“锦绣之约”。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发展演进的重要动力。

  历史经验证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瑰宝。纵观古今,人类发展史本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历史上,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印度文明等各大原创型文明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了人类发展进步。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月30日,在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的开幕式上,演员进行敦煌石窟文化艺术主题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文明交流互鉴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正确方式。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当前,多重危机挑战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地区冲突彼伏此起,冷战思维再度回潮,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竞争论大行其道,“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沉渣泛起。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加强团结合作、应对共同挑战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诉诸武力、挑起冲突只会让分歧的裂痕不断扩大,引发文明灾难。唯有加强文明对话,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才能推动人类文明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旨在提升全世界对文明多样性、文明交流合作重要价值的认识,鼓励不同文明加强交流互鉴,增进团结,共同探寻全球性挑战的解决之道。

△4月23日,参加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的嘉宾在参观良渚博物院。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文明交流互鉴是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又决定了现代化理论的多样性。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各国应该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应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4月14日,由希腊文化部、希腊文物及文化遗产总局、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时代需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也是全球文明倡议不断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繁荣进步注入了文明力量。我们相信,以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为契机,在多方共同参与下,文明交流互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进步提供持久动力。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