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中韩学者“云”端交流 探讨儒家心学思想与当代人的精神健康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21-11-13 22:45

  11月13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韩国国立安东大学主办第八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济南和韩国安东两地同步举行。

  来自中韩两国儒学领域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儒家心学思想与当代人的精神健康”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广泛的交流探讨,通过四场学术交流活动取得诸多创新性学术观点。

  先秦儒家心学的意涵分析与理论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涂可国提出,先秦儒家言说的“心”不仅决定着人的内在为我德性责任,也影响着人的外在社会责任。传承发展先秦儒家的心学责任伦理思想,将会克服历史上中外存养与事功撕裂的局限,实现心灵和义务的有机统一,推动当代公民做到“心中有责”。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尼山学者王钧林认为,孟学之“心”,分为认知心和道德心,是知道和道德的来源。认知心可知善,可辨善恶;道德心自操之,自存之,自养之,自尽之;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研究员路德斌表示,荀子的心学建构是合内外为一道的“辨义论”。所谓的“辨义”即“理性”,它是人先天而有并为人所独具的一种机能或能力。“辨”者,辨物析理,是思辨理性;“义”者,知所应当,乃道德理性。而二者之合一作为统一的“理性”,在荀子看来,即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于禽兽者”。荀子“辨义论”不只是对孔孟以来儒家哲学的一次超越,更意味着中国哲学一个新的典范即经验论哲学之拓立和诞生。

  韩国学术院会员、韩国高丽大学哲学系名誉教授尹丝淳认为,孟子四端说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有效作用,尚需加以完善:“仁之端”应当以基于一体感之“博爱”视角积极加以扩充;“义之端”应当进一步补充“公正、公平”之特性;“礼之端”是指维持上下垂直秩序的德行,而现代社会需要适合建立水平秩序的规范、原理,应当把“礼之端”修正为“廉耻”;“智之端”应当重新解释成为“欲分辨是与非之心”。如此,才能使“仁义礼智”发挥作为“伦理价值”的影响力。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明讲到,孟荀之间,虽然都以“善”为目的,但是取法不同,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以“学”为例,孟子之“学”是一种内向的、回返行为,无需假于外物,直归本心即可;荀子之“学”,是对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向外的、延展的行为,有其外在客体对象。

  国际视野下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现代性阐释

  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常务院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明认为,朝鲜王朝时期独尊朱子,而陆王心学发展艰难,尹拯虽以朱子为宗,融入心学、实学的思想因子,在某些方面甚至表现出阳朱阴陆(王)的迹象,然而只能属于未脱朱子学的心学化的性理学家。这种侧重实心、实学、实功、实德的心学化的性理学说,带有对抗偏重修辞的形式之学和偏重记诵的空虚之学的深刻意蕴。

  韩国安东大学退溪学研究所所长、安东大学东洋哲学系教授全圣健提出,退溪心学理论将“心”视为“一身之主宰”,将“敬”视为“一心之主宰”,将《心学图》分为“心圈”和“敬圈”。“心圈”内部有“一身之主宰”以及三个概念:虚灵、知觉和神明;“心圈”外部有本心、良心、大人心、赤子心、人心、道心,各自对置排列。“敬圈”的右侧有:慎独、克复、心在、求放心、正心、四十不动心,左侧有:戒惧、操存、心思、养心、尽心、七十而从心。与中国心学相比,韩国心学更加具体、更具实践性。

  韩国教员大学伦理教育系教授金珉在表示,茶山丁若镛以对立的、二分法的观点看待“道心”和“人心”,并且特别强调只有“道心”才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倾向性的表现,人能否成为道德主体,其责任最终在于我心中的自主之权。这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道德倾向性和“道心”是人所独有,所以,尽管可以从实用角度要求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却难以在道德上追加要求。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沈顺福提出,工夫或工夫论是宋明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工夫的内容是气质之心与绝对之理的相遇;相遇之前的工夫叫做未发之工夫如涵养,相遇之后的工夫叫做已发之工夫如省察,二者均以敬为精神;绝对之理与相对之心的相遇的工夫,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便是生存超越,人心变为道心、人成为人。这便是工夫论的实践意义。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欧阳祯人讲到,王阳明的心学源于孟子学,不仅仅是儒释道的融汇,还是对先秦诸子百家的继承与发展。深切领悟阳明心学精髓,把致良知落实在生命体验中,贯穿于为学的各个环节,可以达到至高的精神境界。

  儒家心学传统与当代人的精神健康

  韩国安东大学退溪学研究所原所长、安东大学名誉教授,中韩儒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润和认为,“从心所欲,不逾矩”指的是自由意志或欲望与道德法治合一的状态,而此时的欲望与意志就意味着“心”,即想实现“仁”的内在需求或意志的直接表现。这种境界是孔子达到极至之“知”后,不思即得道的状态,其结果是人心与天理之间的冲突消失,从而达到“克己复礼”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变老,即老化是一个在道德上、社会上逐渐成熟的过程。

  韩国庆尚大学汉文学系教授咸泳大表示,在朝鲜王朝,许多君主强调把经术作为治道之根本,即将圣人经典应用于百姓教化。在历代君主中,正祖发表过的有关经术的言论最值得关注。正祖真正视学术为治国之要谛,对学术本身所具有的无穷无尽的价值与底蕴深信不疑,通过实行正确的经术,匡正政治,压制俗学,扶持正学,使得在朝鲜王朝时期进行这种以学术为本净化社会的尝试成为可能。

  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与东洋学系教授姜卿显提出,陈献章和李滉提出的内向工夫论,是以心学为根本,旨在强化人们的内在动机或动因。正如“动机”“动因”这两个词所暗示的那样,他们提出的“静坐”和“敬”,旨在获得具体行为的推动力。表面看,这种内向工夫论似乎是为了解决个体维度的伦理问题,但他们的目标是“作圣”,是一种典型的对儒学理想的追求。

  韩国公州大学伦理教育系教授李致亿提出,退溪心学可以归纳为“求诚之敬”。“敬”是指人为了追求天道“诚”而付出的努力,可以解释成人为了感知到本性之声音,即内在天命,而付出的努力。退溪心学的目的就在于不间断地、完整地感知内在的声音,并以“此心”过日常生活。作为一个人,退溪是一个通过持续不断的心学,来实现自己生活目标的典范。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研究员路则权讲到,儒学是人文学科,就其研究对象要有“同情的了解”,“同情”并不是要发挥学者的主观性,而是要进入古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世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就是与研究对象产生“共情”,这是一种能够体验到别人情感与心情的能力。

  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对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拓展和拓宽儒学研究新方向和新领域,特别是深刻揭示儒家心学思想在当今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深入激发儒家心学思想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和谐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儒家心学思想在两国疫情防控中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