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一章深刻揭示了孔子的自我认识和价值观。“四毋”作为一个整体,其积极含义在于:对孔子而言,过一种道德的生活,不仅仅指遵守某种道德教义、依从某些既定规则。由此可以推论孔子有他自己所期许的一套总体的、自觉性高且诠释性强的个人行为习惯,孔子毕生所追求的是务实的参与、开放包容的态度、灵活的意愿、对他人之需求的敏锐与尊重,而非抽象的假设、对终局的执着、固执己见、对一己私利的过度关注,这种惯常的、高自觉性倾向足以激发人们对德行的自觉追求。
2021-09-28白皮肤、蓝眼睛的国际知名汉学大师、美国人安乐哲身着正装,与一群中国学者站在一起,十分显眼。他用流利的汉语侃侃而谈,不时引用《论语》等古文经典。
2019-05-10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最重要的贡献是,个人主义以外的“人”的概念。“中国的‘人’的概念,是己欲立而立人,是承认我们人类是互相性的,是家庭为主的。”
2019-02-272018年11月25日,由山东省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行。山东省儒学大家、美国学者安乐哲教授在大会上发言。
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