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清代祭孔规格大总结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8-09-25 10:04

  一、祭孔礼制规格 

  历史上的祭孔规格有两种,一种是中祭,另一种是大祭。中祭规格始于南朝?宋的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祭孔规格定为“以上公之礼,舞用六佾,设轩悬之乐,乐陈三面”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朝廷规定祭孔用“轩悬三乐”、“六佾之舞”,并行“三献礼”。明成化以前,祭孔属诸侯的规格。笾豆各十件,舞用六佾。孔庙当时属中祀,(太庙为大祀,因为太庙是天子的宗庙,行事天之礼。)明成化以后,祭孔用大祀,但无明文规定。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才明文规定升祭孔为大祀。

  大祭与中祭的不同之处非常多。有三点是最主要的:一是根据礼仪,大祭用八佾舞,舞生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中祭用六佾,六行六列,共三十六人。二是大祭时皇帝及皇帝成员亲临。中祭则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主祭。三是建筑规格不同。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于洪武六年(1373)命宫廷乐宫重新制定丁祭乐舞的曲谱。清康熙六年(1667)康熙皇帝亲制《中和韶乐》,用于祭孔。乾隆对祭孔的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乾隆钦定的祭孔礼仪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六种程序。分别奏昭平、宣平、秩平、叙平、懿平、德平之章。舞姿则体现了“予、怀、明、德”等字的喻意,集中体现了孔子“仁德”、“礼乐”的主体思想。

  孔庙祭仪清乾隆时规定有6种:

  1.释奠。这是唐宋以后专行于曲阜孔庙的一种祭仪。每年四次,每季的仲月(二、五、八、十一月)上丁日举行,所以叫“丁祭”。国子监和州县孔庙每年只春秋仲丁二祭。

  2.月朔释菜仪。每月初一(朔日)举行,较为简单,只行一献礼。

  3.月望行香仪。每月十五日(望日)在大成殿、崇圣祠、启圣殿、家庙举行。

  4.岁时常祭仪。是孔氏家祭,每年七次在家庙、崇圣祠举行。

  5.告祭仪。如衍圣公家中有事,奉祝文告于家庙的一种祭仪。同岁时常祭仪。

  6.祭中兴祖仪。五月二十九日,中兴祖孔仁玉(五代乱世,孔子四十二代孙孔光嗣遇害,光嗣独子孔仁玉恢复文宣公爵位,使孔子祀事绵延不断,所以,孔组尊孔仁玉为中兴祖)。主要祭仪为从家庙迎出孔鲤、孔伋、孔仁玉神主至诗礼堂,行三献礼(神主即木制牌位)。

  二.祭孔乐舞器具、主要人员与祭品 

  祭孔乐舞器具,按质地一般可分为:金、石、竹、木、陶五类。按音质分则属于如下“八音”演奏乐器。

  金:特钟(镈钟) 一至二件

  编钟 一至两套(16或32 件)

  石:特磐 一至两件

  编磐 一至两套(16或32件)

  竹:笛、排箫、龠 、箫 各若干件

  木:(古击乐器)、 (古击乐器)各若干件

  革:建鼓、应鼓、鼍鼓、博鼓、 (带长柄的摇鼓)鼓各二件

  丝:琴六至八件,瑟四至六件

  匏:笙 若干件

  土:埙 若干件

  另外,还有下列乐舞器具:

  节和麾(用于指挥乐舞)

  羽(右手执)龠(左手执)(文舞器具)

  干(左手执)戚(右手执)(武舞器具)

  礼乐服饰 若干

  供品有三牢(猪、牛、羊)干鲜瓜果、米、豆、酒等。

  祭孔主要人员(直省、府、州、县学文庙)

  1.司仪官(主持人) 一人

  2.主祭官(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一人

  3.陪祭官(长官) 二人

  4.朝廷官员 若干

  5.地方长老 若干

  6.社会名流 若干

  7.乐舞生:乐生45人,舞生36人

  8.主祭场:孔庙大成殿和月台

  9.祭品:大成殿内置祭台,祭台上放太牢(猪、牛、羊)祭台前放供案、供桌。供案上竖祝牌一块,上面书写歌颂孔子功德的祝文。供桌上放各种礼器:爵、尊、登、铏、簠 、簋、笾、俎、豆、篚等。

  三.祭孔礼仪 

  祭孔礼仪或称祭孔典礼。它的专用名称叫做“释典礼”。释、奠均为陈设、呈献之意,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以及呈献牲(三牢)酒、果、蔬菜等祭品,以表对孔子的尊崇。祭孔礼仪分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等六部分。整个过程,用六佾或八佾的乐舞,演奏金声玉振,古朴悠扬的韶乐,吟唱孔子德侔天地、道贯古今的颂词。

  迎神, 就是请出孔子及四配的牌位,由主祭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进香,行三拜九叩礼,乐奏昭平之章。歌词为称颂孔子生前的功德。其文是: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世之师。祥征麟绂。韵答金丝、日月既揭,乾坤清夷。

  初献、亚献、终献是整个祭孔活动中的主体部分,由主祭(一人),陪祭(二人)分三次把酒类、蔬菜、肉类、干鲜果品等祭品奉祀到孔子像前,“三献”分别奏宣平、秩平、叙平之章曲,用六佾舞。月台上站立三十六名舞生,身穿蓝色长袍,头戴黑色平顶方角帽,脚蹬皂鞋。舞分文舞、武舞两班,每班又分两组,每组八人,相对而立。武生在前,右手执戚,左手执干;文生居后,右手执羽,左手执龠,在八音齐备的乐器伴奏中,舞生跳起祭孔乐舞,每一舞蹈造型代表一个字,舞姿刚劲舒展,具有古典美。

  撤撰:乐奏懿平之章。

  送神是祭孔礼仪的最后一部分,乐奏德平之章。歌词为:凫泽峨峨,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泽无疆。聿昭祀事,祀事孔明,化我蒸民,育我胶痒。

  祭孔的六个乐章高度评价了孔子伟大的一生,歌颂了他那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和对整个社会文明的教化作用。

  祭孔活动的主祭官、陪祭官、乐生、舞生、歌生共二百多人,身着清朝服饰,神情肃穆,祷告虐诚,整个场面庄严典雅,有置身于古代传统文化的氛围之感。

  清末,即1906年,孔子升为大祀。祭孔与祭太庙、祭天地等同,祭祀达到了国家最高礼制,可谓登峰造极。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