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王蔚教授总结发言】走夫子路:我们收获了什么?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7-05-21 16:20

  重走夫子路:我们收获了什么?
    ——在首次重走夫子活动结束时的致词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 孔子学堂特聘专家  首次重走夫子路活动发起人王蔚  
    (2017年5月21日,于山东曲阜)

  朋友们!同修们!同游行!同道们!
  还有几分钟,我们的首次重走夫子路的活动就要结束了 。
  按照组委会的计划,当我们在万仞宫墙下合影之后,我们这次首次重走夫子路的活动就宣告结束。
  在活动结束之前,我重念一遍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名单。他们是:
  1王蔚 2于大虎 3宋睿 4苏琳  5竹韦红  6李海梅  7牟宝山 8魏俊怡9李佳霓10李永 11颜晓雪 12李刚 13韩斌 14赵红 15孙新华  19顾慧红  17侯雅丽18常杰 19王成兰 20陈学武 21闵亚楠 22李腾 23段春娟 24张晓明 25江澎 26陶梦梦 27刘广才。
  这是当初出发时的名单,等行程结束时,这个名单扩大到31位。大家可能注意到5月21早晨五点钟我发布的一个通知:
  “群内各位早。常强、杜玮已于昨天晚上赶到商丘。一会儿加入我们的队伍。毕延洁将和她的朋友将在万仞宫墙下等我们。这就是说,我们重走的队伍将由27人扩大到29人。又由29人,扩大到31人。欢迎常强!欢迎延洁!”    
  下面我讲几句话。
  第一句话自然是感谢。这次活动非常成功,非常圆满。我们要感谢为这次活动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士,包括邢成湖副理事长等领导同志。也感谢为这次活动默默付出的所有同志。感谢中国孔子网的直播。直播就意味着许多人在加班。感谢李文静老师,她的美篇总是做得那么及时。她本来是我们这个队伍当中的一员,因为工作难离,无缘这次活动。
  我们还要感谢我们自己。在这次活动当中大家付出很多,我们相互帮助,相互照应,一路上欢歌笑语,我们又成长了很多。
  我们为一个人而来。这个人就是孔子。
  多年以来,我一直被一幅悲壮的情景所感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长达14年的时间内,带着一群青春焕发的弟子,行走在十几个国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历尽磨难,始终斗志昂扬。我总是难以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我更是想弄明白,他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把弟子们紧密团结在他的周围。让他们撇家舍业,义无反顾。
  通过这次重走,我找到了答案。
  第一,他有坚定的信念。
  在《论语》当中,畏于匡有两个章句,其中的一个章,这样写道。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在生命受到危机的关头,孔子这样说:文王早已去世了,但文王的思想还在。我不就是文王思想的继承者吗。如果上天注定文王的思想灭亡,那么我活着没有多大意义,死了也不那么可惜。如果上天注定要使文王的事业存在下去,那匡人又能怎么着我呢?
  第二,他有顽强的意志。
  昨天我们在淮阳参观了弦歌台。说到弦歌台,就不能不讲到孔子厄于陈蔡。孔老夫子和他的弟子们曾经在陈七日断粮:论语当中如是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忠诚的子路都有些动摇。但孔子意志坚定。正是他的坚忍不拔才使这支队伍勇往直前。
  第三,他高瞻远瞩。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领导国家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孔老夫子对此有明确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富而后教。先使人民富起来,再教育人民。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第四,他充满智慧。
  在周游列国途中,他的朋友叶公曾向他问政,他说,近者悦,远者来。他们也曾谈论过攘羊。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主张,为在道德与法律面前疑惑的人提供了思想指南。
  第五,他待生如子。
  也是在匡地,颜回与孔子走散了。后来颜回赶上了。孔子充满深情的说:吾以女为死矣。若不是对弟子充满深深的挂念,他是说不出这样充满感情的话来的。颜回回答的也非常精彩。“子在,回何敢死?”师生情、父子情跃然纸上。
  如此讲下去,可能还有很多。 
  正如我们的旗帜上所标的,这是首次重走夫子路活动。今后我们还要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如果朋友们感兴趣,我们明年再同行。
  谢谢大家!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